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主流殿堂的喜与忧(2)

时间:2013年08月19日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绍杰 【字体:

     朱其(艺术评论家):

    当代艺术体制化的副作用


    羊城晚报:画院体制关注当代艺术、吸引当代艺术创作者进入,是否意味着曾被界定为边缘的当代艺术,如今已经主流化?

    朱其:当代艺术从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开始,已经开始合法化,至2006年后的798艺术区的国际化,当代艺术就开始主流化了。

    羊城晚报:画院体系,乃至国家美术体制或将带给当代艺术发展什么的优势?

    朱其:可能目前只是得到一个宽容环境,还看不出有什么优势,当代艺术近十年的体制化实践,现在看来还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官方设置了一些当代艺术项目,威尼斯国家馆、当代艺术展览基金、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但这些项目的操作权和财政资金,都被一些“伪当代艺术”人群拿走了,但真正从事当代艺术探索的人群并没有获得这些合法化带来的资源。

    羊城晚报:从艺术创作的方面来说,被国家美术体系承认的当代艺术只是“狭义”的当代艺术吗?

    朱其:国家美术体系承认的主要是形式主义类当代艺术,有社会政治批判内容的当代艺术以及不容易管控的行为艺术,还是被拒之门外。

    羊城晚报:当代艺术的创作、研究有可能在美术体系之内保持在野性吗?

    朱其:我不认为是否在野很重要,现在江湖也在体制化,在江湖群体中也有类似体制的等级制度,也有虚伪的应酬;在市场经济下,在野也会受到商业化的影响。所以,在野也并不一定代表艺术的独立性。

    羊城晚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代艺术就被认为逐渐“合法化”,如今国家画院设立“当代艺术中心”,语境和情况与二十年前有何不同?

    朱其:到目前还没有什么根本不同,总体上还是像二十年前一样,象征意义大过实际上的生态变革。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相关机构最需要从什么方面展开?

    朱其:现在各相关机构吸纳当代艺术,还只是停留在吸收名人,利用其影响的层面上。但在学术上并没有真正做任何工作,比如国外艺术理论的翻译,重编艺术史教科书,清算文革美术,这些基础工作都没有人做。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70年洞见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