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主流殿堂的喜与忧

时间:2013年08月19日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绍杰 【字体:

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主流殿堂的喜与忧
艺术家方力钧受聘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8月14日,艺术家方力钧受聘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此后,这位“当代艺术F4”成员将多一个“方主任”的头衔。

    当日,聘任仪式在画院美术馆举行。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和填补空白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影响,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方力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处于在野状态下顽强生长,逐渐从地下走到地上,进入官方美术馆,面向公众。而在近年,官方体制开始慢慢接纳当代艺术。2009年11月13日,由罗中立任院长的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这是首个研究当代艺术的官方机构。2011年,中国当代实验艺术又被中国美协纳入了其中,成立了实验艺术委员会。

    同时,地方美术体系亦乐于吸收当代艺术及其从业者。在8月上旬广州举办的“青年印象·广东青年画院学术探索展”上,相当一部分参展青年艺术家,此前是以从事较边缘的当代艺术创作而为人所知。就此,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周正良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边缘也可能成为主流,这取决于美术专业领域和公众领域的认知程度。”

    如今,国家画院也表明姿态,接纳中国当代艺术。“中国需要属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此次聘任将是画院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杨晓阳表示,“希望这个聘任仪式能够产生一些思考,即在官办的艺术机构里,切实做到能够正视我们中国美术的现状,能够承认我们当代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中国美术发展进程、画院的建设当中能够认真地正视这个现实、思考这些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官方美术“殿堂”已然成为趋势。有学者指出,这样的调整仍然是小心翼翼的,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知名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出发对于当代艺术既有现象的一种认定,而较少从完全的学术立场出发作出建设性的推动。

    2009年,艺术评论家朱其曾为“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一事撰文。他指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现代艺术”、“先锋艺术”、“前卫艺术”正悄悄被“当代艺术”这个词取代。“在‘当代艺术’的旗号下,艺术的批判性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当代艺术‘官方化’的名正言顺,以及只讲技术和观念实验但没有社会和文化批判维度的伪‘实验艺术’大行其道。这使得一部分艺术明星顶着‘前卫艺术’的光环,干着商业艺术和官方艺术的事情,左右逢源脚踩多头船。”

    朱其认为,在当代艺术的“招安”浪潮下,最重要的是对当代艺术三十年作出真正的反省和总结。“从前卫艺术家、商业明星到官方院士,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艺术史现象。”

    如今,朱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画院聘任方力钧,是当代艺术走向合法化的一个标志:处于发展中的当代艺术,其创作一直不能得到体制化,而国家画院成立当代艺术中心、将当代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将转变这一现状。不过,他强调,题材涉及社会政治类的当代艺术恐难在体制内生存,得以生存的或将以形式主义类居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国家机构更大规模地收藏当代艺术的前兆。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70年洞见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