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时间:2015年03月12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法度森严、变化万千——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官拜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少傅少师,封河东郡公,后人称“柳少师”。柳公权自幼聪颖,能诗善对,尤工于书,并被誉为神童。他秉性刚直,忠正坦诚。唐穆宗李恒喜爱玩乐,不思朝政,他向公权询问用笔之道时,公权竟借机为笔谏,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的笔法,特别是从颜真卿处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他一改颜真卿雄浑丰盈雍容华贵之风,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再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誉满朝野,名播海外。据传当时公卿官宦之家的碑牌墓志,如得不到公权的真书,便会被视为不孝。邻国来长安进贡,都想索求一幅公权的墨宝。

  “颜筋柳骨”,柳公权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评价也颇高。周必大说柳字“瘦而不露骨,沉着痛快而气象雍容,欧、虞、褚、薛不足进焉”。米芾在《海岳书评》中称赞“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明末清初的傅山也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霜红龛集》)而柳公权可谓是古代书家中“书如其人”的代表。

  柳公权传世书迹较多,大致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送梨帖跋》、《金刚经磐若经》、《福林寺塔铭》、《兰亭帖》和《官相帖》。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之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碑立于唐会昌元年(841),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文共28 行,满行54 字。

  《玄秘塔碑》挺劲端庄,清风透骨,堪为柳公权最为得意的代表作。清朝王澍在《虚舟题跋》卷七中称赞《玄秘塔碑》“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明代董其昌根据自己学习书法的体会说:“柳公权对右军之法加以改造,是要写出新意。一般人学字,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给《玄秘塔碑》以极高的评价,颇有见地。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玄秘塔碑》

  用笔以中锋为主是《玄秘塔碑》一大特点,整篇以方笔居多。这与柳公权为人刚正、肝胆照人,主张“心正则笔正”不无关系。其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点画写得似刀切斧砍,爽利森挺,引筋入骨,十分刚劲。又寓圆厚于清刚之中,故而不失其妖媚俊俏。

  方笔点画厚重遒劲,圆笔点画则丰润而圆浑,变化多端。凡点便有十几种,火底点、水旁点、宝盖点大相径庭,长撇、短撇、柳叶撇风格迥异。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的结字中宫收缩,外向扩张,神气清健,疏朗明快。如“無”字,中间“卌”挨肩接踵,而下面的四点则各占一方,正是内敛外拓。并且各字均上紧下松,重心偏上,上短下长,一如人体上身短下身长显得挺拔俏丽,如“碑”、“序”、“并”。“碑”中石旁紧紧右靠,“田”字尽量让小,留下“十”尽情伸张舒展,以成上短下长之势。“并”中之竖、“序”中长撇和竖钩均被有意拉长,显得潇洒、俊逸。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玄秘塔碑》

  柳字在章法上也颇为讲究。虽为楷书亦不四平八稳、拘谨呆板,而是上下谦让、左右顾盼。故而《玄秘塔碑》似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如第一行中的“大夫”二字与第二行中的“大夫”二字一大一小,一圆一方,互补互让,首尾相顾,极富情趣。且“大夫”两字之间角度,偃仰曲直、轻重肥瘦恰如其分。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玄秘塔碑》

  总之,《玄秘塔碑》既有魏晋人的风格和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又更多地汲取了初唐以后的名家之长,特别是受到颜书的启迪。但柳公权能博采群美而融汇贯通,运古生新,才写就了《玄秘塔碑》这篇端庄、秀媚、瘦劲、法度森严而变化万千的经典的划时代的作品,可谓李唐时代最后一篇楷书。当然柳字还有《神策军碑》,但其平稳匀整、敦厚质重,当属另一风格。《玄秘塔碑》作为楷书的典范,后世诸如蔡襄、赵孟頫等因用行书之法写楷而均未能及。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碑》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故而可以说,《玄秘塔碑》使柳公权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后一位集大成而能独树一帜的楷法大家。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作序》。刻于唐代会昌三年(843)。《神策军碑》的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其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神策军碑》

  此碑原立于皇宫禁地,为普通百姓所不可见,故拓本在当时就非常珍贵。因原石早已不见,现在海内外仅存一册宋代的拓本,世称宋拓孤本。1965 年,周恩来总理特批重金,从香港访得此传世之宝。入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后,因其罕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家图书馆尊为镇馆之宝。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为柳公权 66 岁时所作,此碑从“皇帝巡幸左神策军”起至“来朝上京嘉其诚”止约 700 余字,但已有 200 多字漫漶不清。仅就字口清晰的 400 多字来看,此碑不愧为柳氏传世的最佳书迹。比《玄秘塔碑》晚二年,风格趋于敦厚沉雄,但总的来说去《玄秘塔碑》风格不远。

  在用笔上,方圆兼备,逆锋入笔,运笔雄健沉着,追求敦厚劲健、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以及铁骨铮铮的艺术效果,典型地体现了柳字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如附图中第一行的“巡”、“幸”,用笔以雄强刚劲取胜,近似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神策军碑》

  在结构布局上,比《玄秘塔碑》更趋于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突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布局上横成行纵成列,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清人孙承泽评此碑云:“书法端劲中带有温恭之致,乃得意之笔。”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神策军碑》

  总之,《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奉旨所书,故其不敢有半点懈怠,将其一生勤学善思之积累表现一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因而,简单地从用笔、结体以及骨力来分析它,只能看到基本外形。因此,必须从通览的角度,认真揣摩其整体气势,不拘于一点一画一字,舒散怀抱而求其神韵,方能渐入妙境。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王献之送梨帖跋》
 

  “平生师笔不师刀”,刻碑刻得再好,也不及笔锋的表现力。柳公权的行楷书《王献之送梨帖跋》与《玄秘塔碑》相比,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是除《蒙诏帖》外柳公权传世的唯一的墨迹真品,极其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柳公权书法的神态和情趣,是学习柳字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故备受历代书家的青睐。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王献之送梨帖跋》
 

  大凡刻碑,字体便写得规正慎重,而作跋则相对轻松自如些,至少从心理上减少一些压力。《送梨帖跋》亦是如此。故而该跋写得自然生动,没有了唐楷的法度森严,字体也是大小不一,横不成行,纵也难以成列,打破了楷书端整匀称的法则,追求一种自然的朴拙和返本归真。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6讲: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王献之送梨帖跋》
《王献之送梨帖跋》
 

  但毕竟是在大书家王献之的帖上作跋,柳公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自然而随心所欲,而是在自然和严整中寻求一种平衡。每个字虽然写得线条圆浑,拙意斜出,但整体却给人以庄重、沉稳和谨严的感觉,体现了书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独具匠心。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