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时间:2015年03月12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惊雷飞石走龙蛇——高闲《草书千字文》

  高闲(生卒年不详),大唐高僧,湖州乌程人。他精工书法,尤擅真草,《高僧》载说每每世人楷法。宋陈思《书小史》说:“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广川书跋》载:“其书学张颠,在唐得名甚显。”高闲遗世之作不多,大致有《中丞帖》、《雨雪帖》等,其中以《草书千字文》影响最大,艺术价值最高,堪为其代表作。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为纸本墨迹,31cm×331cm。全卷现已残缺,尚存“莽”字以下的 52 行,计 243 字。前缺部分原有鲜于枢补书亦已散佚,卷后有明林佑题跋。此书迹流传有绪,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清卞永誉和安岐等收藏,现存上海博物馆。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此卷可谓笔走龙蛇,变化万千,极尽诡异变幻之能事,而又无“离经叛道”之笔,字字都在规矩法度之中。运笔以藏锋圆笔逆入,中锋行进,方圆并转,笔画环绕,曲直横斜,如锥画沙,如屋漏痕,转折之处偶如折钗股。笔法上往往上笔的末笔是下笔的始笔,使得字与字之间浑然一体,如附图中的“属耳”和“輶攸畏”。草书因其快捷,用圆笔为多,易流于圆滑,但在此卷中,书家则方圆并转,在几个圆笔之后总是要突出一两个棱角分明的方笔,似中流砥柱,起到了固定重心,稳定全字、全行以至全篇的作用,如附图中的“目”、“桓”。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在结构上,《草书千字文》并无一定之规,或长或短,或短或圆,一切悉任行势和笔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过以偏字圆字居多,极好地体现了草书纵横驰骋、左右开阖的特点。而在墨趣上,《草书千字文》可谓情趣盎然。轻重、浓淡、枯湿、肥瘦,都随笔势的转换而交相呼应,书家往往是饱蘸浓墨,挥毫泼洒。枯处轻处使用轻提之法一笔而拨,浓处重处则重按笔锋,故而有些字显得沉雄矫健,如“属”;有些字则轻盈飞舞,如“市”。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在章法上,此卷(指至今幸存的部分)在前半部分呈现出横无列纵成行的一般章法,字距短而行距宽。字之间,行之间的谦让、收放恰到好处。书至快终篇时,章法渐转,有趋“满天星”布局之嫌,行行大致保持完整,但左右行之间的字相互穿插,使行与行之间界限大为缩小,乍看有一片混沌之感。这种感觉更加强了《千字文》惊雷飞石、翻江倒海之意境。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7讲:高闲《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