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从宋庄画家自残看书画市场(上)

时间:2014年02月01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刘玉来:从宋庄画家自残看书画市场(上)
刘玉来画葫芦

    今年一月中旬前两天见到一篇新闻报道:《宋庄青年艺术家生存困难自己砍手》。单从宋庄年轻画家自残了手来看,无疑,他的自残应当与书画市场有关。这样讲似乎武断了点,但如果他的自残与市场无关而与其它方面有关的话,就没必要非和宋庄联系在一起了。一般但凡与宋庄联系在一起的不是说画家必是说书画市场。

    宋庄在当今是个什么地方?是书画家的天堂吗?首先宋庄是如今画家的集聚地确是当之无愧的,近十年来那里云集了从全国来的诸多专业和非专业从事书画的人,他们从不同的地方纷纷来到宋庄的目的却相同,那就是来淘金,实现自己的成名成家,名利双赢的梦想。其次,宋庄这个位于京东的弹丸之地可并没有多少成人之美的机会,它是书画的市场,却并非是艺术家的摇篮,更非是他们的天堂。应看到,淘金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市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残酷性。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于书画家生存困难而自残的事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了。

    近两三年来,宋庄地方政府在书画基本设施建设上大有进展,各类大小公私画廊、美术馆兴建了不少,装修也说的上上档次。但这些只是为销售提供了一定的外在条件,它保证不了买卖的成功与否。虽然它具有推销的功能,但它仅止于展示、推介,而且是优秀的展示,广泛的推介、代销,却并不含有收购内容。所以书画家的作品能否兑换成现金并非这些地方可以解决的了。钱对于书画家来说是其能否从事艺术创作的保证,而缺乏解决作品出路的宋庄,显然不能满足书画家的生存保障。对书画家不能提供生存保障的书画市场显然令艺术家大失所望。但市场就是如此,不惟宋庄不具有这种功能,世界尚没有一处美术市场违背这个规律的。我们说它残酷也好,说它公平也好,这就是现实,且是无人可以改变的现实。

    市场是买卖两家的事情,负责生产的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这里卖,喜欢书画者到这里来购买。从外在来看就是如此的简单。在市场经济中,永远是买者的天下。好坏由买者说了算;买谁的,多少钱实际也由买者决定。为了扭转买者的“说了算”,所以才有了广告的干预,从认识上影响买者,随着卖者的指挥棒行动。广告的这种作用如果对于一般以技术性能为主要特征的产品来说,作到公平性不难,然而书画作品是艺术性很强的产品,不用说对于书画知识匮乏的买家,就是对于那些有些了解的媒体,能够真正的弄通内中的优劣,也非易事。为了能够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很好的销路,许多书画家纷纷通过各种传媒来宣传推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印刷书画成册向社会宣传推荐自己。这种方式不言而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扩大名声和销售的作用。笔者知道有一位画家就是通过某书画宣传机构进行了包装,很快被一些收藏者认同了,为此得到了可观的回报——作品升值且有了销售机会。但是并非所有的书画家都会这么幸运,因为即使得到包装,那只是满足了市场交易的一个条件,而市场交易的条件则需要质量的保障和买家的认同。再强硬的包装对于那些疲软的产品也顶多起到短期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也就无济于事了;再优秀的产品都有一个被人们认识的过程,有时转变社会的审美习惯需要较长的时间,为此宣传会持续较长时间。比如大师黄宾虹的作品在如今可以卖出天价,但是如果回到还未被人们认识的上世纪四五是年代,岂可有如此丰厚的交易?

    行走在宋庄的书画家和买家成交率往往并没有书画家期望的高度;而就宋庄现有书画生产量来说又大大高于购买力。所以就形成了购买冷落的场面。那么购买者为什么轻易不出手呢?原因是他们的买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升值;不是花钱享受,而是以暂时的投资作个美好的发财梦。这些投资者未必懂得书画,也未必喜好书画艺术,购买书画只是作为在众多发财投资中的一种而已。而消费性质的购买但凭喜好,并不具有期盼回报的性质,因为他们知道产品一旦归为己有就意味着贬值了,所以消费性购买并不在乎贬不贬值。但是为了升值的购买就不是如此了。他们生怕买到的是不具有升值空间的,因此在购买时小心翼翼,左挑右挑,不但对作者要尽力考查,且对产品也挑剔万分。是否名家,是否具有升值潜力,多少年能够得到回报,回报多少,等等,都成了他们投资的障碍。这样的以升值为目的的购买者形成了如今书画市场的购买主力,这样的购买特点就显得吝啬了,对于书画家来说,吝啬的购买者是很难满足的。处于如此书画市场中的平庸书画家,不用说满足购买者的发财梦,就是维持自己的生计,从吝啬者兜里掏钱也有一种勉为其难感。所以如今只有极少数居于书画界高端者才可以趾高气昂,绝大多数居于书画底盘的书画家颜面扫地,在吝啬的顾主面前几乎跪求购买的并非没有。

    我国书画生产大军队伍确实过于庞大了。可能由于媒体的过火宣传,人们从拍卖天价中得到了迅速发财梦的启示:书画是通往发财的捷径。如今国家专门的美术院校每年都在培养美术人才,有的还在计划外扩招,许多大学的美术系也在扩招。一些美术单位画家也在招生,社会上大量的业余爱好者及一些退休喜好者也都加入了分杯羹的队伍。而吝啬的收藏购买力怎能满足得了这种过剩的生产呢?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审美是有等级的。生产书画的队伍中依照水平分为不同的层次,而社会上喜好书画的人群也分为不同的层次。我们的一些官办机构、私企对于书画也根据单位需要或领导人的喜好程度,对书画给与一定的投资。这些机构根据不同层次在质量上需求不同,这就为一些不同层次的书画家出售产品提供了机会。当然,这些机构往往不直接购买,而采取笔会的办法。这似乎是如今尚能维持庞大生产队伍拮据存在的原因。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产品应该说是消费性的。

    书画市场除了私企是个人买单,官办单位自然是公家花销了。那么私人消费性的书画购买是否有呢?可以肯定地说有。就北京来说画廊就不少,全国各地都有,但一般书画家却很难卖个好价,私人购买力总的来说是极低的。宋庄有不少画廊,但大多是展示性的,依靠出售维持店面生存很难。我的一位朋友在宋庄那里搞了个画廊,一年多了,一张也没卖出去。在西琉璃厂也是我的一位朋友,搞了间画廊,结果是三年赔了自己积攒的十万,只得回归故里了。据他说在他前面租这房子的也落了这个结果。我们从一些书画交易市场不停的轮换老板就可知道书画交易并不景气。书画交易不景气就说明那些专门依靠卖书画生存的人的境况了。

                    北京艺术研究所    刘玉来    2014,1,23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刘玉来:临写《 兰亭序》点滴(中)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