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来:临写《 兰亭序》点滴(中)
《兰亭序》通篇在审美上显示了笔笔牵连,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其中的笔迹相连有的是显现的,体现在外在的轨迹上。有的是隐蔽的,由上下笔端尾透露出的。显现的运笔动态在纸上明确地表示出了,隐蔽的运笔动作是表现在空中的,只有通过对上下笔端尾的迹象分析才能明白。就是说有些行笔轨迹虽然在纸上未留下,但临写时一定要在空中复原,如此才能在笔画中体现出应有的笔意。倘缺少了对空中运笔轨迹的了解,就不可能复原纸上应有的轨迹。有些人就因为没有将空中的运笔表现出来,故此就无法表现出纸上应该表现出的轨迹和内涵的力度感来。
《兰亭序》表现出的用笔连贯毫不松懈,所谓连贯即指笔画间的前后承接呼应上。前笔笔尾有呼后笔笔端的迹象,下笔笔端有应上笔笔尾的迹象为一类。这是所谓明呼明应。再有明呼暗应的,后笔端无明显的痕迹,这一类需仔细分析其“应”的空间轨迹方式,方可掌握某种起笔方法,才能临得像。还有不呼明应的,是结尾不作呼应处理。这是因为如果每个字都作呼应处理,势必造成千篇一律,有碍多样化,全篇缺少了变化的节奏。为此,呼应在全篇中处理得很灵活,甚至有不呼不应的。另外,每个字内笔画间大都也表现出笔笔牵连呼应的关系,其变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学者也应加以注意。这是学习兰亭序笔法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临写中,为使笔笔都处理得坚实不虚空,起、止行笔最忌加快,兰亭笔意重起、止用笔实在而重意蕴。当笔锋与纸面接触后,需缓缓将笔画端形状表现出,收笔时也应缓缓将笔尾的形象做出,不可疾速草草敷衍了事。如此方可使起、止处视觉效果表现得坚实、有厚度。为使很细致的笔画也给人坚挺结实感觉,临写时的心态很重要。故此,写《兰亭序》时,心情要沉寂,不急不躁,每个字书写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用心,心态平和,都要在有意识的控制之中,都要在理性的控制下完成,不可有丝毫的粗心不认真。其中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笔笔的首尾都要稳健地处理。请分析《兰亭序》中极细与极粗繁荣笔画,可见到粗的厚实,力有千钧,但那些细如毫发的笔画不但秀美,也同样给人一种力拔山气盖世的感觉。其中笔画中的首尾处理得当实在是形成这种感觉的关键所在。这足以说明首尾得到特别重视刻划的意义了。再者,只有用笔缓才容有思考的时间,经过思考才可使艺术品具有意蕴。当然,除了缓之外尚需注意用笔、造型和力度,如此才会使书写出的字在饱满感觉下呈现出坚挺而含蓄的意蕴来。
在《兰亭序》中,笔画的起端或藏或露都表现得十分明晰。这些起笔处或圆润或尖巧都注重韵味和秀美。有些折角处,笔笔相连时下一笔的起处都清晰明朗,轨迹分明。此外尚应知道的是,有些藏锋下笔要特意停顿。比如“惠”字,竖的头部(图1),“今”字撇的头部(图2),“古”字竖的头部(图3),“带”字竖的头部(图4),“右”字横的头部(图5)。可以看到这里实际是藏锋,但由于与上面字有联系或与本字的上笔有关联而产生了虽系藏锋,但在藏锋前露锋的状况。有的起笔露锋处是与上笔相关,故而不能停顿,必须顺势而下,如“娱”字横的头部(图6)。“曲”字竖的头部(图7)。总之对于每笔的起、止都要细心分析,这些部位书写时必须加以特殊的注意,用心考虑、分析他们的用笔方法。因为这是带有鲜明风格特征的地方,如处理不当,则失去临写的意义了。
北京艺术研究所 刘玉来
相关阅读>>>
刘玉来:临写《兰亭序》点滴(上)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刘玉来:临写《兰亭序》点滴(上)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