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时间:2015年03月18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狂狷不羁才自高——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873—955),字景度,又字虚白,自号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癸己人。华阳(今属陕西)人。唐昭宗时进士,虽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但仍不忘故国唐王朝,为躲避朝中暗探的查访,杨凝式佯狂自晦。世人竟把这位本有胆识的杨凝式称为“杨风(疯)子”,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位艺术家辛酸苦楚的悲剧。

  杨凝式自幼才思极高,“有文辞,善笔札,尤长于诗”。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后学颜鲁公、欧阳询。但是他没有完全沿着唐代书史的脚印滑下去,而是对唐人书法有所继承,更有创新。他的书法常常是以拙驭巧,以气、势、韵而见长,飘洒超脱,自由纵逸。历代对杨凝式的评价颇高。宋代大书家黄庭坚写诗赞道:“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絲栏。”《宣和书谱》说凝式笔迹独立雄强,与颜真卿行书不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米芾评书极为刻薄而犀利,曾指责颜柳是丑怪恶札之祖,但对杨凝式的书法特别赞许,说它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杨凝式以自己的开拓精神,奠定了他在五代十国书史上的杰出地位,并在唐、宋两代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但是,杨凝式遗世书作极少。他一生放浪形骸,喜欢游山玩水,作品多书于墙头、影壁。传世墨迹只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而所传杨凝式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乃是赝品。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韭花帖》

  《韭花帖》是历代楷书名帖,原迹26cm×28cm,凡7行,计36字。是一篇写在白麻纸上的楷书信札。《韭花帖》曾被印入《百爵斋藏历代名人法书》中,但清朝内府以及兰千山馆所藏的《韭花帖》均为后人摹本。《韭花帖》未署年月,从其书法老成之态与用笔之心手相应浑然天成来看,可推断为杨凝式暮年所书。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韭花帖》

  潇洒、恬适而随意是《韭花帖》的艺术风格之所在。恬然自得、书不经意而意在其中,无心求奇险峻却自出新意,则是《韭花帖》的可爱之处。它在楷书中运用行书的笔意、章法,一变前人成法。杨凝式以《韭花帖》为起点,动摇了唐代楷书法度森严、凛然不能越雷池半步的艺术法则,结束了三百年来唐楷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楷书与行楷书法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故而《韭花帖》在中国书法史上立下了一块永恒的里程碑。也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韭花帖》为楷书,不过是只冲破唐楷的樊篱、透行书笔法的楷书。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韭花帖》

  《韭花帖》虽是杨凝式答谢友人的一封书信,但是通篇字迹工整,雄强而妖媚,从中不难看出颜书特别是二王对其浓重的熏陶和深远的影响,其用笔是欲求其巧而取其拙,存抱朴之本原,和颜鲁公如出一辙。但是它又于颜体作通变之笔,先求其神韵,后求其形美,不同于一般文人书家的审美情趣。《韭花帖》是杨凝式内心境界与用笔技法合二为一的缘情之作。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韭花帖》

  《韭花帖》行笔拙而精劲,深得《兰亭序》之法,特别是其中锋用笔的笔势和清悠的气息,出自《兰亭序》一脉,返造于疏放而趋于平淡。但在结体上,《韭花帖》以其空灵疏秀取代了《兰亭序》的飘逸和端庄。《韭花帖》荟萃了王羲之、颜真卿书艺的精华而熔于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意新境新的艺术风格。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韭花帖》

  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清曾协均《题韭花帖》:“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  在章法和布局上,此帖可谓独具一格,真正体现了“疏处可以跑马”的古训,密疏得体,正欹适势,寓巧于拙。《韭花帖》充分利用了中国画“藏境”的手法,以虚代实,以白当黑,适时地拉大了字距和行距,匠心独具地通过字与字的呼应、行与行的映衬,使疏秀而空灵的布局更加生动而完美,构成了一种白多黑少、以白衬黑、背景开阔、气韵非凡的深远境界。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又称《神仙其居帖》,作于五代乾佑元年(948),为杨凝式79岁时所作的草书作品,墨迹纸本,27cm×212cm,大字凡8行,计59字,帖上钤有“绍兴”、“福祧书府”、“永兴军节度使之印”、“赵孟頫印”及“宝笈之编”等鉴藏印。原文有明代文征明等跋,已佚失。传世者有真迹本与赝品两种。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的是赝品。

  落拓不羁、平和无争是杨凝式的外表,而内心深处愁绪绵绵才是真正的杨凝式。他的处世哲学,决定他没有刻意求工的心思,他不想追求字的风致和雅意,而只是“我意便是我法,我心便是我度”,因而其字便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这种风格表现在《神仙起居法》上,使得它奔放、奇逸而变化莫测。虽宗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是该帖讲述养身之道,书作若作自语状,故而更是寓巧于拙,自然天成,畅快淋漓。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形貌体态虽变化万千,忘情于笔墨,但仍是存法于无法之中的。其行徐蕴藉之风异于唐人超越唐人。后人评价此帖,天真烂漫、错落有致,不似张旭、怀素之颠狂险逸,也不像孙过庭那样拘谨纤细。草书杂以行楷,情趣盎然。

  其点画线条变化多端,似伪似讹而非伪非讹。如“岁”、“即”、“数”等字,乍看不像此字,仔细审视方才确认,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了良好契机,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耐人寻味。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8讲:杨凝式《韭花帖》、《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不仅书法技艺精妙,其中所述的经典养生之道,其内容是记录古代按摩口诀,谓为神仙之起居法则,恐怕也正见出古人对按摩术的重视来。如:“行住坐卧处,手摩肋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品读名帖,可谓简明扼要而又易于实行,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唐代的书法艺术,从纵向看,它是直接继承了魏晋以来的书法传统,渐自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经初唐、盛唐、晚唐三个阶段,从欧阳询到柳公权,他们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将其进一步推进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书法时代。从横向看,受到其时代流行的儒道释等多种哲学思想、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其他文化艺术观念的影响,充分展现了壮丽雄浑的大唐书法篇章。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为后世的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创作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