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圆明朝辉展叙

时间:2015年03月11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铜版画,又称为“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指在金属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因较常用的金属板是铜版而得名。

  十六世纪开始,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如火如荼,西方宗教改革发生裂变,众多教徒为扩大天主教的神圣事业,同时也为补充甚至是为扩大因西欧宗教改革而失去的天主教势力范围,不计自己身家性命的安危而梯山航海,浮槎东渡。然而,天主教东扩于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帝国,远非这些上帝的“使者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尝试着“科学传教”、“艺术传教”与“学术传教”,有意无意地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西方绘画也随传教士的艺术传教而传入中国,自此开启了西方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转承。这个过程称之为“西画东渐”,时明朝万历末年。

  明代末的“西画东渐”不仅奠定了明清两代西洋绘画艺术文化传播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西画东渐”,西方及时地将正在崛起的近代科技文化----最为先进的铜版画印刷出版技术的直接成品如“圣经的故事”等宗教概念输入了中国,使中国人及时地目击了西方已经开启的近代先进的铜版出版印刷的成果。

  “西画东渐”并没有随着中华帝国的改朝换代而有所减势。大清康熙皇帝为彰显其“文功武治”与天下歌舞升平大一统政治的需要,也为将清王朝推向“盛世”,又因为西洋画和它的复制品铜版画是运用了焦点透视法和明暗法,能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和传真性,它在渲染场面与“定格”情景方面均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再加之它能贯彻中国传统官方绘画依附于帝王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性精神。所以,它注定担负起记叙的历史重任。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建立在近代西方科技基础之上的“科学”地图《皇舆全览图》在中国首次应用。此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潘廷璋的一批西洋传教士画家相继东入华域,入值朝廷,供奉绘画,创作出一系列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品。

  以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洋画画家们写实风格的绘画技法醇熟,他们将乾隆时期的许多事件一一如画,以惊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创造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宫廷绘画的数量与水平超越了前朝。《平定西域战图册》等记叙体画作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平定西域战图册》这套绘本16张,分别描绘了清军议事、出征、行军、打仗、得胜等场面。作品中近景人物威武雄健,刻画细腻,马身鬃毛倒立,生动传神,西洋画特征明显,远山浮云写意细致入微,场景气势恢宏。从绘画风格上看,既有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又有西洋画写实主义的手法,新颖和独特风格有别于历代宫廷记叙体绘画,堪称中西合璧的力作。

  虽然乾隆年间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以当时工业水平在国内尚不具备将《平定西域战图册》制作铜版画的技术,如果要刻成铜版,必须拿到欧洲去。此时的铜版画自十五世纪发明雕版以来,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复制版画市场。法国巴黎是当时欧洲复制版画的中心,著名的雕版大师都云集巴黎。在郎世宁的建议下,这套画作被送往巴黎,铜版的制作历时七年之久,共印制两百张铜版画作。乾隆三十八年,送回中国。这两百幅铜版画将原作的风貌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的记录了这一历史段落,而此时它们的作者之一郎世宁已经去世多年。

  比《平定西域战图册》稍晚时日的另一具有代表性的铜版画作品就是《圆明园图》。《圆明园图》铜版画的主题内容与《平定西域战图册》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圆明园中的“西洋楼”为主题素材的,主要反映中华帝国的皇家园林的豪华与奇妙,真实地记录了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历史原貌,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图》铜版画的政治功能性作用与《平定西域战图册》是一脉相承的,它的艺术价值恐怕还是从属于政治性而已。

  西洋铜版画自明代相继传入中华,再到清康熙年间在华首次正式进行铜版画制作出版, 直到清代乾隆中后期才在中国真正生根。由西洋传教士画家担任宫廷画师创作出如《聚瑞图》、《百骏图》、《平定西域战图册》、《圆明园图》等一系列的中西合璧的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郎世宁和他众多的学生,在宫廷中形成了一种新颖、别致的流派,这种流派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有别于同时代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期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而“郎世宁画风”的形成与发展也将明清之际的“西画东渐”和铜版画东输推向顶峰。

相关阅读>>>

圆明朝晖——乾隆铜版画展在李可染画院开幕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唐书法赏析》第12讲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