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时间:2014年04月23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学书二十余年,读书无数,研习过不计其数的古碑帖,同时也品读过不少的书论,结识了很多学书之人,谓之曰“书友”。常与书友小聚讨论书法艺术,谈论最多的不外乎是怎么去品读书法,怎么去欣赏一副好的作品,书法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其实,那一切的一切,都不外乎:书法的骨力如何。

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老子》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次两处之“骨”指筋骨,骨力,骨气,“骨”对于身体,治理国家是那么的重要,况乎书法?魏晋六朝卫铄在笔阵图中这样说到“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唐.孙过庭在《书谱》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具备,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

    自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便开启了书法的大门。书法之骨也就从甲骨文之“骨”传承久远。可看看当今书坛,书法之骨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自从认识书法大家李本和老师之后,我这才感受到书的骨力之所在。

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我和李本和老师相识多年,说来是他十多个弟子中年龄最小的“大弟子”——第一个拜李本和为师的弟子。老师今年虽然六十有四,但弟子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六十有一,尚未而立之年的我,曾有半年时间和本和先生朝夕相处,天天把酒挥毫,被李老师的书法、做人大为赞赏和感动,当时就想为李老师写点什么,只因当初文学功底有限,愧不敢动笔。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和老师相聚,观老师创作,感受颇多,李本和老师的作品比两年前更加圆润厚重、雄健,真正做到了“骨力雄健”。能做到雄健实属不易,然而李老师不仅达到“骨力雄健”而且升华到了“笔气通达”。

    李本和老师学书五十余年,对真书,篆书、隶书情有独钟,张迁碑,郑文公碑,泰山金石峪研习颇深,兼学二王,取法魏晋,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学武中奇先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以及对美学的认识,成功的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被业内谓之为“本和体”。在法古的前提下,不断的创新,将真草行隶篆巧妙的运用到一副作品中,浑然天成,骨力雄健,笔气通达。看一副先生在中国老子书画院创作的一副作品:山高人为峰。

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这是一副行楷书作品,我更愿意谓之为真书作品。整幅作品给人感觉是大气磅礴,结构严谨,主要以魏碑笔法为主,兼行书。“山”字,魏碑的笔法结构,多用中锋处理,原型来源于武中奇先生,但实则相对于武中奇先生,更加的紧凑,厚重,取势斜倚,最后一笔竖用斜显奇,但将整个字向右力挺,形成了“奇险”。“高”字横折钩,用隶书的笔法,最后钩用魏碑,整个笔画下沉且较细,和“山”相对。“人”字较小,且粗重,留有一定的空白,给人以空灵的感受。“峰”实则行草书,但山字旁却用隶书处理,右半部分,用魏碑结构,行书笔法,整个字显得有力度,而且还很潇洒,吾谓之以点睛之笔。最后一笔的飞白,使整个作品显得富有朝气活力,从而很巧妙的避免的“墨猪”的弊病。“笔气通达”,“气”实之为韵味,书法家的精神。作品同时也体现出李本和老师多年军旅生涯的气息:正直,直率,铮铮铁骨无不在作品里面体现出来。

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上为本和老师一副隶书作品,虽谓隶书,但其中多有篆意,“参”字的上部分,“禅”字右边均为篆书的结构和笔法,“道”则采用行书的笔法,使整个作品显得更加的活跃,虽然从单个字的结构很难和相应的碑帖相互比较,但是,我们从中处处可以找到很多出处。

    传统和创新是一个相互矛盾且又相辅相成的,时人学书常说“进得去,出得来”,“进得去”是指我们在学书过程中能潜心到古人的笔法章法中去,“出得来”谓之学了古人的东西,能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笔法章法,以及古人的才学为我而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本和先生在这点上分的体现出来,有古意,有创新,有自己的美学认识,所以才有如今“本和体”的“骨力雄健,笔气通达”。

    书法是一门在“黑白”之间的艺术,也是中国的“魂”,没有捷径,也不能做作,完全是展现书法家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学修养、感情抒发,不仅需要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国学底蕴,还需要正直的为人,方能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我的老师李本和无愧于这样的书法家。

李本和:骨力雄健 笔气通达

    李本和简介

    李本和,字沙江。1954年10月生于开封。现为中国老子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国画书法院副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书法副主任,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顾问。并被有关部门命名为“杰出爱国人士”荣誉称号。李本和自幼酷爱书法艺术,50年来临池不辍。书法以隶书、草、篆、行、魏碑为主。并秉承了武中奇集隶、楷、行、欧、颜、魏诸体于一炉的“破体”书风,落笔严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书峻雄伟、刚健质朴、紧中见放,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抑抑应节、气势开豁、取其自然,盎然天趣。在汲取唐碑风骨、魏晋神韵,博涉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气势浑厚、挺拔苍劲的独有的艺术风范。李本和在创作上不随波逐流、恪守法度、深入学古,追求古雅天然,平淡高华的艺术境界,其书法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先后30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中国自咏诗书法交流展等重要展览大奖。《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刊物均对李本和作过专题介绍,其书法作品曾被中南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武警总部以及多家博物馆和纪念馆所收藏。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作者/刘鸿:著名书法家、书画评论家)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品读李苦禅《八哥蕉石图》轴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