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
自古人人皆有梦,“梦想成真”是指终有一天幻梦成了现实。作为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可以踏踏实实地一吐自身真实的肺腑是何等痛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绘画获奖激发对美术的兴趣,继踏入美校到走向社会直至不断进修,历经多年的磨励,唯一不变的画家梦一直在心头。
一日雨中登山,走到半山腰,雨一过又走进了云中,云开雨散,才发现云在脚下,山在脚下,透过云海,黄河竟在云海的下面,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似一条长龙,嵌在云下的远方。飘飘欲飞的感觉,雾里远山,似山又不似山,水墨的云烟洇湿,虚幻了远方的天际,将时空向着无限延伸……,山有了水便拥有了遍山葱茏,在东西南北万山苍翠的怀抱中,挺拔的大树前,随林梢攒动的枝头远远地映衬着更遥远的远山,在浮云之上,抹出天边辽阔的苍穹。白云中轻轻地托起折揖山海的纵横,阳光向四野八方射散出来。光的迷幻,光的耀眼,万山千林,从山岩里透出太阳的闪烁。刺眼中、掠拂着心灵,形中有形,幻中似景,景的明亮又拐出山路的蜿蜒。水面升腾的雾气和农家的炊烟,弥漫在眼前,仿佛闻到柴草炊烟和大地泥土的芳香。山拥着水,水拥着山,从相拥的开始就注定了今后的千载不分万世不离。 山川交响曲真是宛若天成,充满神气和玫丽。云水缭绕,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将你导入遐思的状态,云上的仙游,立定了自己画水墨山水的初衷。 忽隐忽现的山中有一个身影,从哪里走过来,又从哪里远去。霞光透过万物照映着夕阳的温情,斜烟中,遥远的笛声悠悠地传来,巨岩的高耸,无声的微风,林间一阵阵地拂出那消失在远方的记忆。慢慢地、静静地,聚成光,凝成明快而通透的清醒∶何以山中有山,何以树在挪移,何以云在穿越,何以辉映八方,倒影在水的涟漪里,在穿梭粼粼光斑闪动的刹那,阳光辉映出山中追梦的画家身影。理想的境界就是如此的让人感到充满诱惑,充满未知的神秘。静静地,云再度弥漫。四野只有远去群山落霞的寂静。山水中的风,解脱不了人生的梦境,让智慧开启山水的笔墨,让人生平实山水的梦境,在十方的四野呼出遥远的沧桑,造化之间、云水之间,笔墨请留给我一个答案。人生,请展开山水桑田的画卷。 云水观道,山高水长。
绘画如同自虐的快乐,不可太快乐,又不可不快乐。快乐时便自寻障碍,在突围障碍的苦闷中又体会到了一种别样的快乐,为了大快乐,便选择了无数个痛,而痛又转化为快乐,此所谓痛并快乐着……终其一生。好的创作,便是极有可能不把创作当作创作时而作的。好的艺术作品,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不在预料之中的预料之中的东西。“物色之动,心宜摇焉。”山因流云而晦明,水因沉沙而深浅。心动则是情动。这又属自然的规律,画家就是将规律在演进中给以定格,使物与心交合一处,并成为作品,这作品便是永久的痕迹。 老天发给每一位画家一纸一笔,让他调着水墨和世间的色彩,描绘了各形、各物、各情、各理的斑斓画图。这图画便是物在心头的形质,或心怡物上的情动。与古人的智慧相识、神会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震撼也刻骨铭心,与古人对话,与传统文化交融,有一种古人就坐在对面,亲授机宜的坦然和轻松。是与古代大师和山水文化、山水观、山水人文思想精神的一次现场切磋,应该说:在自然中去读懂传统,在写生中去领悟文化,在造化中清理思路,在山水中立定精神,在体验中咀嚼古人,在笔墨中净化心灵,在饱游沃看的山水墨海中把清承传的主脉。在生死沉浮的人生舞台上澄怀性情。“笔墨当随时代”这一永久性的山水课题应成为我们笔墨人生永久的命题。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记杨炳云书法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