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萌:红色文献造假少且持续升值
红色题材的收藏品,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时代印记、所代表的特殊人物和事件,不仅仅深受国内藏家迷恋,还受到一大批国外收藏爱好者的追捧,这在诞生时间较短的近现代收藏品门类中是不多见的,也因此,红色收藏总能在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纪念日,爆发出不俗的市场表现。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临近,中国文物网约访了上海泓盛拍卖高级顾问郭萌老师,请他为我们谈谈红色收藏的市场现状。
持续升值,从未下降
中国文物网:红色藏品的升值前景产品如何?
郭萌:进入2006年以后,国内的艺术收藏市场出现了一次快速发展的“大繁荣”,红色收藏品也从中获益,随着其他收藏品和艺术品一同出现了增值的现象。这是艺术品和收藏品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同时,行业内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炒作”行为,使得部分藏品价格虚高,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低迷期,比如2008年至2009年间,某些门类藏品虚高部分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但是据资料显示,红色文献受市场波动影响不大。自2006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有二:其一,红色文献本身题材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形态,以及新中国发展的历程,使得红色题材本身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相较于书画、瓷器、青铜器等门类的收藏品,红色收藏所诞生的年代距离我们更加接近,它所涵盖的专业性也较低,便于收藏者入门与钻研。
其二,红色文献受众群体的特殊性。红色收藏家有相当一部分都经历过那个年代,对于藏品有更为直接的感情,对红色情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在这个圈子里比较少见,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他们并不像期待字画一样期待红色藏品保值增值,还是以“玩”为主。我们看到不是每一次拍卖都有红色藏品露面,因为很多人一旦收藏了红色藏品并不愿意再拿出来交易,“换走率”并不高。这就给予了红色文献等红色藏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确保了其价值不会过于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如何投资更有回报
中国文物网:作为初学者如何投资红色文献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郭萌:如果单纯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有两类藏品值得关注。一类就是名气相对较大的、西方出版的、代表性较强的红色文献。当然,这一类藏品非常珍惜,在市面上流动的几率很小,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物以稀为贵,自然能获得很好的回报。当然与这类藏品相遇需要运气,更需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比如外语能力,能够将其辨别出来,并且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参考价格,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会“买贵了”,也不会与“好东西”失之交臂。另一类不妨跟进那些受众面比较广的文献,比如新文化运动前后,解放之前的革命老区,或者解放区印刷的一些单行本,包括毛泽东选集。首先这类文献毕竟均是中国自己印刷出版的,所以能接触到的机会大一些,在诸如中国书店、嘉德、匡时等的拍卖会上有较大可能出现,一些旧书市上也有机会淘到。其次不需要具备太多外语知识。最后这一类爱好者多,收藏的人也多,流通量比较大,增值的可能性也就相对更大,是比较稳妥的一类,“砸手里”的可能性小。
造假少,应重点关注版别
中国文物网:目前市场上的红色文献有造假情况发生吗?有什么需要重点关注的呢?
郭萌:红色文献被仿制造假的情况不多,主要因为造假成本不划算。文献类藏品与字画类藏品不同,首先它的纸张不易突破,字画用纸毕竟有限,用老纸做假,成本能够“回本”。文献则不然,用纸量庞大,况且油墨等也是限制因素,综合考量,红色文献基本上可以忽略造假这个问题。红色文献应该重点关注版别,文献印刷分版次和印次,热门的文献印刷三版、四版不算夸张,版本不同价值存在很大差异,不要把再版再印的版本当成一版一印的买入。如何去辨别,这就需要爱好者们做好基本功,这和任何门类的收藏都是同一道理。最好对同类的文献资料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多看多学多记,“哪本书的哪一个版本都是什么价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失手。
相关介绍
郭萌,上海泓盛拍卖高级顾问,曾最早在国内拍卖领域提出了“纸杂文献”这一专业概念,2010年加入上海泓盛拍卖,曾先后担任该公司纸杂文献部经理、文献邮币部经理、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兼管“文献邮币部、海外学术合作、泓盛文献馆”三大项目。自2013年起进入泓盛业务中心,协助协助董事长赵涌先生改革“文献邮币部”、组建“泓盛文献馆”,获批申报未来五年(2013年-2018年)综合类别研究性课题《东方古典艺术类文献分门别类之探究》。24岁便执掌业务大权,成为了中国大陆拍卖行业最年轻的部门掌门人。(作者:穆槿)
持续升值,从未下降
中国文物网:红色藏品的升值前景产品如何?
郭萌:进入2006年以后,国内的艺术收藏市场出现了一次快速发展的“大繁荣”,红色收藏品也从中获益,随着其他收藏品和艺术品一同出现了增值的现象。这是艺术品和收藏品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同时,行业内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炒作”行为,使得部分藏品价格虚高,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低迷期,比如2008年至2009年间,某些门类藏品虚高部分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但是据资料显示,红色文献受市场波动影响不大。自2006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原因有二:其一,红色文献本身题材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形态,以及新中国发展的历程,使得红色题材本身已经演变成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精神文化”的载体。同时,相较于书画、瓷器、青铜器等门类的收藏品,红色收藏所诞生的年代距离我们更加接近,它所涵盖的专业性也较低,便于收藏者入门与钻研。
其二,红色文献受众群体的特殊性。红色收藏家有相当一部分都经历过那个年代,对于藏品有更为直接的感情,对红色情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在这个圈子里比较少见,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他们并不像期待字画一样期待红色藏品保值增值,还是以“玩”为主。我们看到不是每一次拍卖都有红色藏品露面,因为很多人一旦收藏了红色藏品并不愿意再拿出来交易,“换走率”并不高。这就给予了红色文献等红色藏品,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确保了其价值不会过于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1848年瑞典版《共产党宣言》2012年春拍80万元成交 上海泓盛拍卖行供图
如何投资更有回报
中国文物网:作为初学者如何投资红色文献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郭萌:如果单纯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有两类藏品值得关注。一类就是名气相对较大的、西方出版的、代表性较强的红色文献。当然,这一类藏品非常珍惜,在市面上流动的几率很小,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物以稀为贵,自然能获得很好的回报。当然与这类藏品相遇需要运气,更需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比如外语能力,能够将其辨别出来,并且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参考价格,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会“买贵了”,也不会与“好东西”失之交臂。另一类不妨跟进那些受众面比较广的文献,比如新文化运动前后,解放之前的革命老区,或者解放区印刷的一些单行本,包括毛泽东选集。首先这类文献毕竟均是中国自己印刷出版的,所以能接触到的机会大一些,在诸如中国书店、嘉德、匡时等的拍卖会上有较大可能出现,一些旧书市上也有机会淘到。其次不需要具备太多外语知识。最后这一类爱好者多,收藏的人也多,流通量比较大,增值的可能性也就相对更大,是比较稳妥的一类,“砸手里”的可能性小。
造假少,应重点关注版别
中国文物网:目前市场上的红色文献有造假情况发生吗?有什么需要重点关注的呢?
郭萌:红色文献被仿制造假的情况不多,主要因为造假成本不划算。文献类藏品与字画类藏品不同,首先它的纸张不易突破,字画用纸毕竟有限,用老纸做假,成本能够“回本”。文献则不然,用纸量庞大,况且油墨等也是限制因素,综合考量,红色文献基本上可以忽略造假这个问题。红色文献应该重点关注版别,文献印刷分版次和印次,热门的文献印刷三版、四版不算夸张,版本不同价值存在很大差异,不要把再版再印的版本当成一版一印的买入。如何去辨别,这就需要爱好者们做好基本功,这和任何门类的收藏都是同一道理。最好对同类的文献资料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多看多学多记,“哪本书的哪一个版本都是什么价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失手。
相关介绍
郭萌,上海泓盛拍卖高级顾问,曾最早在国内拍卖领域提出了“纸杂文献”这一专业概念,2010年加入上海泓盛拍卖,曾先后担任该公司纸杂文献部经理、文献邮币部经理、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兼管“文献邮币部、海外学术合作、泓盛文献馆”三大项目。自2013年起进入泓盛业务中心,协助协助董事长赵涌先生改革“文献邮币部”、组建“泓盛文献馆”,获批申报未来五年(2013年-2018年)综合类别研究性课题《东方古典艺术类文献分门别类之探究》。24岁便执掌业务大权,成为了中国大陆拍卖行业最年轻的部门掌门人。(作者:穆槿)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腕表收藏:始于收 重于藏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