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时间:2016年05月19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他从事书画创作四十余年,已届花甲之年依然不失对艺术的思考与探索;他深得长安画派“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要旨,在创作中取法于真实的山水,不以新奇怪异取胜,而是以境引人;他抒写黑白灰的灵动,在浓与淡、虚与实之间点染出一片清简、朗透的意境世界。他就是中国著名画家刘兆平老师,今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他的水墨世界。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著名画家刘兆平

  当代中国画坛似乎风格就是个性,于是自然也就萌生了多门多类,表现出一场的纷繁与斑斓,貌似非常繁荣,但是繁荣背后,如何保持中国画笔墨强大生命力及创造力,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中国画坛一直有一批具有文化担当的仁人志士,围绕着笔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默默进行着艰苦而又持续的求索,在很多时候他们愿意并能后静下心来,在专注中苦行探索。也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并投入到对中国画艺术本体这一本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上来。刘兆平老师就是这一探索过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作画中的刘兆平老师

  刘老师,您从事书画创作四十余年,可谓是书画界的大家,当初是怎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从事书画创作?

  刘兆平:画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天生的爱好。从我小时候起,看到画就会很开心、很兴奋,我最早接触的画,是家里过年贴的年画。父亲是军人,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他有的时候会带一些画报给我,那时候我印象深刻就是徐悲鸿大师的奔马图。同样那个时候的艺术渗入到生活中每个部分,例如你会在暖壶外壳和脸盆上看到齐白石大师作品,所以那个时候我接触的艺术画作都是从日常的点滴而来,并且全是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从那个时候起,我就非常羡慕那些创作出如此惊艳作品的艺术家,我什么时候能够向他们一样,画出这样的作品。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工作台

  还有一种影响是来源于连环画,小学时候,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攒着去买连环画,从这些画作中去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名著,觉得非常有意思。也就是这两方面带给我巨大的影响,也是我决定从事书画创作的契机。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水墨初稿

  您的书画创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有趣的经历跟我们分享?

  刘兆平:可以说是从七十年代画连环画开始的,一直画到九十年代。画连环画是我人生中一段有趣的经历,从小时候读连环画到喜欢连环画并且羡慕画连环画的人再到后来的自己也可以创作并出版连环画,真的可谓是一段很奇妙的经历。那个时候随父亲来到天津,正好邻居是位画连环画的画家,他把画完的作品挂在墙上,我经常爬窗户看他的作品,然后自己找废报纸什么的自己开始画,那个时候真的很有意思。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创作的《仓央嘉措》故事插画

  真正开始创作应该是在文革后,我当时是个逍遥派,不想参加什么运动之类的,就想看书画画。学校停课,图书馆被封,我们一帮逍遥派就从别的屋翻进去,把书运出来,偷偷看。我会选择关于绘画的书籍,那个时候住校,每天早上醒来都会画上两幅。也就是这个时期我开始养成了画画这种爱好和习惯。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老师为《帝国情史》创作的插画

  我们知道您的师傅是长安画派方济众先生,能跟我们讲一下当年您和方济众先生的故事么?

  刘兆平:从学校出来后,我就去汉中当兵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遇见了方济众先生,当时他因为出身的问题被打成了反派,全家迁返回老家,他的老家是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我们部队就在那里。我在部队里搞创作,部队也会定期举办些创作展之类,一次请到了方济众先生,方先生看到了我的那副名为《风雨同舟》(在雨中女卫生员帮助小女孩过河)的作品,他很欣赏我的作品,并且对于我的技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后来,部队办美术班,请到方济众老师讲课,那个时候开始真正的师从方济众老师。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作画中的刘老师

  方济众老先生在我眼中是一位很朴实的人,那时候穷,没有钱买宣纸,只能用草纸画,而方济众老师就用这种纸创作了一本画集,非常的贴合生活,真实。也就是从那时用水墨表现最真实最自我的感情,细细观察生活中的点滴,让艺术取自于生活而又反映于生活的创作宗旨,深深刻画于心中。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作品

  在您所有作品中,哪幅作品是您最印象深刻的?

  刘兆平: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作品应该是我复员后回到内蒙,出版的一本连环画集叫《马头琴的故事》又名《神马驹》,是我在党校学习期间创作的。出版后创造了内蒙出版社连环画作品发行量的最高纪录,第一版订单42万册,当时真是出乎意料,是对我的连环画艺术创作的完美肯定。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连环画作品《马头琴的故事》又名《神马驹》

  这也是刘兆平老师连环画创作的高峰,作品《马头琴的故事》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真实的画中物象,真切的内心感受,成就了画中的生活气息,刘兆平老师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与探究研究中,不断地精进思想、磨练技艺,逐渐使作品展呈出独特的自我面貌。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早期水墨作品

  跟我们聊一聊,您对水墨生态的见解?

  刘兆平:1977年,我在内蒙美术馆举办了第一个个展,当时名为《刘兆平中国画探索展》,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尝试中国画中新的表现手法。那个时候还没有提出水墨生态这个概念,只是觉得如果一味的遵从传统而不创新跟上时代,那么国画这种艺术会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情感上总是隔着一层。作为一个画家,不愿意重复,想找到一种新鲜的感觉。并且受我老师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生活中那种感动你的事物才会真实并且带有情感的呈现在你的画纸之上,这也应该是你想要表达的。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作品

  山水画中所呈现的精神要求于作者的人格,以及与老庄哲学的关系在中国画中最为直接而深刻的。水墨生态是人类的探索、认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与组成部分之一,水墨生态系统的演进是一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竞合之路,和谐是水墨系统演进的重要目的,与生活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生和谐,艺术源于生活,回归本真。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作品

  您的创作对于材料的选择有没有特殊的要求?

  刘兆平:对于书画创作来说,纸是基础。我一般使用古法宣纸来进行书画创作,我曾在安徽做千年古法宣纸的研究工作,这种宣纸在文革之后基本就已经绝迹了,这种宣纸是纯手工制作,包括原材料和制作流程都有极高的要求,这种宣纸需要两百个工序才能完成。我们现在使用的宣纸都是化学纸,六十年后就会分解不复存在,那么作品也会跟着烟消云散。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古法宣纸

  古法宣纸则具有润墨性强、遇湿遇潮不变形、抗蛀性强、保存寿命长等特点;并且在绘画上主要体现在无论是重写还是轻描,都能显示清晰的层次,几笔相交,均留笔痕,笔痕交叉处,浓淡有致,能充分展示画的意境,产生出作品的立体效果。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同时也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作画中的刘老师

  您是书画真伪材料研究项目的发起人,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项目?

  刘兆平:当时文化部的艺术与科技的研究所(同中国艺术研究院平级),发起了一个书画研究课题,其中分为纸张研究、笔迹研究、印章研究等五个子课题,正好这个时候我安徽做千年古法宣纸的研究工作,对于中国的古法宣纸我还是有一定的见解的,并且在我看来,笔墨在中国的传统宣纸上的晕染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真挚反映。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作品

  刘兆平老师以水墨之境的自然抒写,成为了艺术和美的当代践行者和传播者,以此时此地自身同‘笔、墨、纸’之间情绪的真实互动,在平和娴静间,造就出了元气充沛的艺术空间,坚守与接续了中国文化精神。在喧哗的现实之中,顺应水墨艺术发展的内在张力与尺度,在当代审美文化及其语境下的一种选择。

专访著名画家刘兆平 水墨生态独韵悠然

刘兆平作品

(责任编辑:海超)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