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时间:2015年12月29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里言指言辞,不特指诗文;书指文字,不特指书法。但后世文人加以引申,使“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成为中国传统诗文书画理论的经典论断。诗文皆属心声,书画均系心画。清代张庚的《浦山论画》说:“画与书一源,亦心画也。”从张彦远、苏轼到董其昌等历代文人都主张“书画同源”、“诗画一律”,在“写心”的终极追求上,中国传统诗文书画达到了精神的沟通。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乡关何处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消费时代

  赵曼是当代中国才女型的画家,她不仅擅长绘画,而且擅长散文,曾举办“葵风·人间世”、“芳草天涯”、“霓裳风流”等多次个人画展,已出版《尘露微吟》《流水闲云》两部散文集。赵曼的散文与绘画都是追求“写心”的:她的散文表达的是她的心声,她的绘画表现的是她的心画。她的散文与绘画也是精神相通、互为表里的:她的绘画是对她的散文诗意的自由发挥,她的散文是对她的绘画内涵的自我阐释。赵曼毕竟属于当代中国的女画家、散文家,而不是古代的闺阁画家或女诗人,她的散文与绘画都带有时代精神的明显印记,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女性丰富、深邃而微妙的心理世界。

  通过赵曼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西域走向中原、又从中原走向世界的人生旅途和心灵轨迹,也可以看到女画家绘画创作的文化背景、心理动机、原始素材和构思过程。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写实水墨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写实水墨

  赵曼1976年生于新疆喀什,祖籍山东费县,作为内地汉族移民的后裔,在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南疆的生活相对于北疆和内地来说还比较贫乏。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尘露微吟》中的《故园幽梦》等许多篇章,叙述的都是她童年和少年时代西部边陲生活的记忆。其中《味蕾中的记忆》连篇累牍地回味新疆与内地的各种美食,毫不掩饰当时她这个小女孩的贪馋,也反映了当时南疆生活的贫乏。好比荒凉的沙漠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幻景,越是生活贫乏的地方,越容易滋生浪漫的幻想。赵曼后来回忆说:“我们的贫瘠的生活里饱含着期待和热望,为了逃出暗淡,迎接想象中的辉煌,我们从不在乎被打击,被压垮,被嘲讽。”(《云墟臆度》)殊不知,西部边陲戈壁绿洲--那片她曾经设法逃离的荒野,其实正是她文学生命的沃土和艺术灵感的故园。这一点尤其在她后来创作的“葵风系列”绘画中得到了证实。赵曼少年时代便抱有文学的梦想,她从小酷爱读书写作,12岁就已在《喀什日报》上发表了纵论天下的文章,16岁在全民爱诗的文学气候感染下组织了诗社。尽管她的诗词略显稚嫩,但她的散文却颇有诗意。这种诗意一方面来自她阅读的文学经典的熏陶,特别是屈原的泽畔行吟和刘勰的“澡雪精神”的陶冶,另一方面来自她经历的人生旅途的磨练,特别是西部边陲戈壁绿洲生活的滋养。西部生活塑造了她的西部性格:豪爽、坦荡、真率、自然--这既是她的西部性格的本色,也是她的艺术风格的特色。正如她的散文《西线无故事》所说:“没有西部的性格,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西部人,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她的十余年后,仍然保留着这种本色。”赵曼的性格并非一味豪放,她也不乏婉约的柔情,对新疆的父老乡亲、维族姑娘和汉族闺蜜,甚至对新疆的羔羊、野猫、骆驼刺、红柳等动物和草木,她都一往情深,写入自己的散文。

  赵曼的第二部散文集《流水闲云》,比《尘露微吟》更加成熟,题材广泛,视野开阔,情思幽深,文笔流畅,多侧面地袒露了作者的心迹。赵曼从小也爱好绘画,1996年她考取了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生,结束了在人生“三岔口”的徘徊,踏上了从西域回归中原的旅途。2000年毕业后她在河南郑州工作,逐渐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也未曾中辍散文的写作。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流水闲云》的不少篇章记录的都是作者读书行路的感悟。从“我的丝路”起步,她的足迹遍及“尘寰中的梦幻之国”印度、“躺着的帝国”意大利、“欧亚一城”伊斯坦布尔、“小国寡民”的模范韩国……在走向世界的行旅印象中,她开阔了国际视野,加深了历史思考,不时进行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比较,最终将要回到创造新丝路文化的时代课题。因为读书勤奋,赵曼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非常广博而深厚,从儒道释思想到诗文、书画、经籍、野史、笔记、小说无不涉猎。她似乎对佛教禅宗和《心经》别具会心。她在散文《衣钵》中讲述了禅宗六祖衣钵传承的故事,最后发出了今天“圣人不再,法器亡佚”的喟叹。在《心经里的亡者世界》中,她独出心裁地界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实就是教我们这个世界的俗人,怎样平静安详地迈入亡者世界的初级课程。”她年纪虽轻,却已有超脱生死的达观态度。《方廉》和《思愚--柳宗元〈愚溪诗序〉读想》两篇读书心得,有感而发,针砭时弊,读后令人深思。《羲之爱鹅》《米芾拜石》《宋人也“呵呵”》《游与艺》《体验匠心》诸篇,不只是复述书画文坛的掌故,更加入了作者的艺术人生见解。《香》《爱到八十岁》《柳絮才媛伟丈夫--曹雪芹伉俪“脂砚”》诸篇,涉及女性与爱情话题,从作者的女性与爱情观念看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马尔克斯的小说对她的影响非常深刻。《写实水墨》《暮野葵风》《人间世》《芳草美人》《云墟臆度》诸篇,有些是对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水墨画艺术的梳理和阐发,有些是她个人的绘画创作体会,也是对她的绘画内涵的自我阐释,经由这些文章的提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走进她的艺术世界和心理世界。赵曼在她的长篇散文《云墟臆度》中总结:“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梦想在今天变得近切而简易,但浮光掠影的读万卷书和走马灯似的行万里路,都不再能使人从中受到启迪和裨益,只有将万里路上的历史点滴和万卷书里的思想精华相互参照,才能把古人所体会的人生情趣融入自己的创作体验。”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写实水墨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写实水墨

  赵曼的绘画创作以水墨人物画为主,大致可分为“写实人物”、“葵风系列”、“都市女性”三类题材。这些绘画是她的心理世界的不同侧面的艺术表现,也是对她的散文诗意的自由发挥。

  1996年至2000年赵曼在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所受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素描造型为基础的写实绘画教学体系,她也经过长期临摹和写生熟练掌握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语言。“长安画派”倡导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006年她又到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进修,强化了写实风格的水墨人物画创作理念和技法。此期她创作的水墨人物画《瑶露》《角度》《乡关何处》《消费时代》等作品,描绘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包括清晨卖菜的、四处张望的、进城打工的或推销时装的普通男女,富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也曲折地表现了从西部边陲回到内地都市的女画家好奇、敏感、同情、困惑的漂泊者心理。在人物造型和笔墨语言上,这些作品达到了当代中国写实水墨人物画的一定高度,例如《瑶露》中近景聚焦的剥葱的姑娘,《消费时代》中淡宿墨塑造的女售货员,神态极其真实、自然而生动。她的“写实人物”合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观念的要求,在全国性美术展览中获奖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虽然赵曼的“写实人物”的高度水平获得了美术界的公认,但她并不满足于直接图解现实生活的题材。她在《暮野葵风》一文中写道:“我所渴望的创作,是能让笔墨纵横驰骋,是能用书写触摸心灵。我要的不是装饰,也不是讨巧的雕琢,我渴望的是富有性灵深度的作品。”是因循现实生活的规约,还是释放自己心灵的幻想?女画家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和两难的选择。她从小喜欢涂鸦,至今乐此不疲,她在她的散文集中所画的插图,离奇怪诞,幻想丛生。她觉得“比起正经八百的创作,信手涂鸦更加贴近真实的内心表达。”“我渴望那些无拘无束的涂抹,渴望在涂抹中让变幻莫测的梦魇凝固下来。”屈原的《离骚》、但丁的《神曲》、曹雪芹的《红楼梦》、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激发了女画家的浪漫幻想。也许是出于无意识深层心理的冲动,驱使她返回早年西部边陲戈壁绿洲生活的记忆:“朦胧记得,随母亲在沙漠工地中度过的那个夏天。每到日落,从戈壁回到绿洲,都要穿过密林般的葵园。……小小的我,对那一杆杆融入暮色的巨大葵花总有几分畏惧,黑漆漆的葵盘敛合低垂,像严肃的卫士,俯下头来盘问我的去处。”(《暮野葵风》)

  2011年至2012年,赵曼激情迸发,连续创作了一系列巨幅水墨画作品:《离离原上》《似水流年》《云谁之思》《料峭春寒》《尘刹》《楚歌》《莘莘青芒》《流觞》等,统称“葵风系列”。“葵风系列”作品一般呈现荒野上大片铺天盖地的葵花密林,密林掩映着一个或两三个儿童或少女。人物形象还保留着写实造型,但有些风吹的发型接近飘动的葵花;葵花形象则大胆夸张变形,犹如触角突出西面八方乱伸的海洋生物。在这些奇形怪状的植物纠缠下,儿童或少女的表情惊恐、惶惑、忧郁或感伤,仿佛在幽暗的环境包围中寻找着迷宫的出路,或者在人生的“三岔口”辨认着未来的前途,或者沉湎于睡梦状态的冥想……整个画面笔墨浓重,格调苍凉,营造了从现实生活中升华而来的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类似马尔克斯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神秘、奇幻、诡异,甚至有点阴森。无独有偶,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基弗也曾经创作过油画和版画“向日葵系列”,他颠覆了凡·高式的金色向日葵的阳光形象,代之以他的黑色向日葵的“晦涩的诗意”,包括历史的反思、政治的讽喻、文明的追溯乃至宇宙的联想。基弗经常把他的裸体自画像画在荒原上一群葵盘低垂的黑色向日葵中间,表现对他的“此在”(Dasein)的一种诠释与安慰。赵曼未必借鉴过基弗的作品,也未必研究过存在主义哲学,但她的“葵风系列”与基弗的“向日葵系列”可谓异曲同工,不过她表现的是自己对戈壁绿洲中的顽强生命的敬畏,对摆脱恶劣环境的人类自由精神的追求。在她的“葵风系列”中,人是葵的精魂,葵是人的化身。在那些儿童或少女身上,寄寓着女画家的深层心理情感的投影:彷徨、苦闷、渴望、挣扎、悲悯或超脱,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她的心灵世界最隐秘、最柔软的角落。就表现技法来说,赵曼的“葵风系列”那种纵横驰骋、自由书写的笔墨语言的力度,丝毫不亚于基弗的“向日葵系列”的油画笔触和版画线条,而且富有中国写意画独具的水墨氤氲的韵味。

心声·心画--赵曼的散文与绘画

瑶露

  从赵曼的“葵风系列”到她的“都市女性”,我们似乎从苍凉的西北忽然来到了温润的江南,特别是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摩登的上海。屈原、曹植等古代诗人笔下的“芳草美人”通常别有含蓄的寄托,赵曼笔下的“都市女性”则真率地表现了女画家欣赏女性美、追求时尚的审美心理。同时她经常引用古诗作为她的美女画标题,诸如《建安诗意》《子夜夏歌》《杨柳依依》等,让她的时装美女沾溉古雅的诗意。现在艺术市场上大量流行的美女画,要么艳俗,要么病态,而赵曼的“都市女性”则清新淡雅,气质高贵。她在《秋波》一画的注释中说:“我画了许多美女,若求形象靓丽、色彩淡雅并非难事,但若欲捕捉孤芳冷艳的淑女气质,则百不遇一。”这种审美理想正符合女画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大概为了满足大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她也画过一些轻佻性感的时髦女郎(如《妖娆》),但更多画的是清纯可爱的窈窕淑女(如《绿萝》)。《绿萝》之类的作品往往把新潮都市女性与旧式椅子、摆设、花卉、假山组合在一起,流露出复古怀旧的情调,这也是当今的一种审美风尚。“都市女性”最大的特点是把简约的写实造型与丰富的写意笔墨结合起来,自由发挥了轻松随意、淋漓尽致的散文式优长。

  总之,赵曼的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三类题材,“写实人物”注重现实性,最具主流形态,相当于报告文学;“葵风系列”注重表现性,最具个性特征,相当于散文诗;“都市女性”注重通俗性,最具大众审美,相当于小品文。因此,她的“写实人物”作品获得过全国性展览的奖项,她的“都市女性”作品赢得了艺术市场的青睐,她的“葵风系列”作品受到了美术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这三类题材绘画的创作手法,并非毫不相干或互相抵牾,如果没有“写实人物”的写实造型功力,她的“葵风系列”与“都市女性”的人物造型恐怕也不会如此精微传神。赵曼的同名散文与绘画作品《浊水共烟涛》,缘起于作者从一个清晨走出胡同买菜的平凡女人身上,恍然发觉了自己的影子,她感慨不已,体验到:“从艺术的角度看世界,平庸的相貌有时候比完美的五官更加富有魅力。寂寥惨淡,也许最能包孕生活的内涵。”于是,她运用写实造型与写意笔墨画出了这个平凡女人的精神肖像,现实性、表现性与通俗性三者集于一身--由此诞生了《浊水共烟涛》图文并茂的双重佳作。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罗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保利新春赵曼水墨人物展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