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军书法艺术散论:随心所欲不逾矩
“随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味着在积累了很多经验之后,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时,也要合乎规矩(不逾矩)。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也有相似的观点,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其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康德对艺术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艺术是天才凭借创造性想象力建构审美意象或审美理念的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简言之,艺术是主体创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戏。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想象力、知性力、观察力和鉴赏力发挥各自功能,处于一种整体性的自由协调状态,艺术家产生美的愉悦之情也根源于此。
第一次接触彭贵军的书法作品时,便有种“随心所欲”的感觉,似乎创作时不受拘束,完全按照自己的情感随意书写。但仔细观看,就可发现贵军的书法创作来源于他长期的临帖,来源于他的敏感和善悟,以及对古代经典艺术的深湛体验。其书法墨线在呼天抢地的运动中,笔毫内的蓄墨渐少,渐而由浓到淡、由润到燥,给观者以奇纵的美感。那么“随心”就是他站在原地的自由状态,这状态反映世界的原始之道和自己的生活实践。原始道行包括书法结构与用笔技巧,投射到书法家个体分别为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彭贵军 行草书石涛诗 48cm×75cm
我对“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是自内而外的,倾向于书法家要用自外向内的布局来达成审美需求。矩为印象,心为基础。书法家的“矩”是个人的旧有约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更好的效果是以后生命终结时依然没有赶超者,那时才可定为最好。贵军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艺术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其书法创作水准也达到了当代青年书家的时代高度。观其行草书创作,可谓小大由之,完全浸满了古代法书的古秀之韵,他的行笔令人感到轻松自在,不是飒飒有声直掳血性的那一类,而是线条在轻捷中带过,不动声色,已然精确到位。贵军书法作品中的一笔一画都有如谦谦君子,却又在纵宕的外观下,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朴素和蕴藉。
人生的终极目标大概是“至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唯有如此方可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样的境界,大概可以识大局、识大体,中而不偏、游刃有余。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在选择书体、结构布局和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我欣喜的看到,贵军的书法艺术目前已初具风格与个性,这样的一种风格也传达出他作为一个书法家的精神气质,更体现在其书法线条与结体布局的微妙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彭贵军 行书范成大诗 73cm×45cm
天地间,自有亘古不变的规律,顺乎自然,合于规律,不存非分之想,没有无穷奢望,这样才能做到身与物相通,心与形相谐。贵军身兼数职,社会活动繁忙,但他不为外物所累,心无旁骛,潜心创作,这才是书法家追求的真实生命之所在,也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本文作者:曾耀农,文学博士,著名文艺评论家。现为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彭贵军,策展人、媒体人、艺术史学者
先后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美术学》专业,四川省诗书画院《中国书画》研修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高研班。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论、艺术策划与管理、艺术制度与传播、中外艺术交流。多篇论文发表于《艺术研究》、《艺术批评》、《美术界》、《美术教育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主编并正式出版的艺术类、学术类书籍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三十余家全国知名图书馆永久收藏。
先后组织策划: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中外美术家国际交流展、川渝艺术家学术邀请展、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全国平面设计大展、中国当代设计双年展、中国当代设计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展览及学术活动。
曾任成都蓉城美术馆馆长(2009-2014)。现任中外视觉艺术院执行院长,中外美术网总编,中国书法篆刻网总编,年度出版物《中国创意设计年鉴》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