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朴建孩:人和竹子的呼吸
撰文:美术史博士 李喜顺
如果问我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是什么,我将毫无犹豫地说是人。相传释迦牟尼出生时大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佛教里关于释迦牟尼诞生的传说。它解释的是,在感悟佛教最高价值取向过程中我在中心。世上的任何一个人离开“我”的存在,就无法享受任何东西。因此,有我的存在,才有其他人的存在,才能共有共生。我的存在还意味着共同呼吸。
画家朴建孩是为了呼吸而工作。对她来说工作是另一种新的生命体。在那生命体的中心里就有竹子。画家朴建孩在韩国釜山大学美术系就读正规课程,后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时,师从中国著名水墨山水画家李可染的弟子贾又福。是一位在制度圈内,完成正规学习过程的精英美术学徒。但是,作为女性,她也曾经有过因结婚和生育暂时放下毛笔的时候。她非常有智慧地去承担夫人和母亲的角色。但她心中的热情只能通过工作来表现。她为了重新呼吸而寻找的素材就是竹子。
据悉,十几年前,她看到中国明代奇才文人画家徐渭的《雪竹图》后,就被竹子深深迷住。徐渭是在中国水墨绘画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虽然他是学问上大家都公认的人才,但遗憾的是未能步入仕途。而且,曾多次试图自杀,甚至杀害自己的夫人,具有一些疯狂的性格。她看到的徐渭的绘画不是充满热情的普通妙笔作品,而是虽然比较淡然,但象征着与众不同、独自一人的风雪中的竹子画作品。虽然这幅画蕴含着内在的热情和激情,但散发出一种气势和幽静的韵味。
竹子是从中国宋朝开始文人非常喜欢的绘画素材。胸有成竹是“心里有一幅竹子”的意思,是形容意在笔先的东方特有的机制。竹子象征着气概,但最终要表现的是雅趣。而且,竹子是一种给人们带来清凉感觉的非常亲密的自然物。那么,画家朴建孩为什么被竹子深深迷住了呢?
她身材小巧,亮晶晶的眼睛里闪耀着温柔和敏锐的光辉,姿态安静,具有慎重而明确的语言习惯。她通过家庭生活,学到了维持美满家庭关系和生活的智慧。不管是自然还是人际关系,有得有失,这是自然规律。她好像感悟到了这一规律。在体验感悟中,有一天通过古代画家的绘画,找到了完全符合自己的素材竹子。她的心中既有像文人般的追求学问和高雅的精神世界,还蕴含着在大众面前想要表现自己的激情和欲望。她之所以被徐渭的竹子画深深迷住,是因为她表面上看起来很温顺,但其内心世界充满激情和热情。人的内心里都有着无法想象的又深又宽的世界,只是其表现方式各不一样。
画家朴建孩的作品世界是从初期的水墨山水画,到生孩子后的水墨彩色画,再到了现在的同时绘画水墨和彩色画,但其素材主要是竹子。她的水墨作品高雅抒情,气势纵横奔放。有的作品还带有禅的感觉。她信奉基督教的教义,但有时画出带有佛教色彩的素材。也就是说,寻找各宗教的共同语言,信奉超越宗教形式的真理。她用和谐来沟通和穿越着水墨和彩色,基督教和佛教的世界。
在这次美术展上,画家朴建孩的新的变化是选用瓦楞纸材料。对于居住在中国的画家来说,环境可以转变作品的模式。据悉,为了韩国的美术展,她在寻找有利于运输的具有轻便性能的材料过程中,偶见瓦楞纸这一世界。芯纸可以增加瓦楞纸的厚度,又增强其坚固性和柔韧性,受到冲击时,对压力相对富有弹性。瓦楞纸采用的材料比较轻,但压缩强度极高。瓦楞纸的用途同大小一样的木箱相比,其木材使用量达到1/10以下。因此,从合理利用木材资源的角度来看,非常有益于保护自然。
她开始同环保材料和自己的竹子素材共同呼吸。呼吸就等于生命力。在这次瓦楞纸画里,各种竹子互相对话,有时跟粉青瓷器,有时跟酱缸,有时跟风,有时跟彩虹,有时跟白雪,绘画中所展现出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胸有成竹’。画家的竹子同瓦楞纸的坚固性和柔韧性共同呼吸。
她又非常喜欢粉青瓷器。中国著名的青花白瓷也吸引不了她的心。粉青瓷器有点粗糙朴素,但底蕴深厚,怎么看也不腻。她给这种粉青瓷器穿上竹子衣服,赋予了另一种生命力。除了水墨,瓦楞纸和彩色竹子的相遇,将给画家下一步的工作留下了一些期待。
画家的水墨和瓦楞纸的彩色两部分的工作,呈现出画家的内心世界。看起来整洁、温柔和宁静,但其内心世界潜在着爆发力。画家通过水墨和彩色两部分,把自己引向和谐的世界里。人类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但通过自然感觉到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如果地球上没有树木,人类也就不存在。也许是同树木共呼吸、共生存。画家选用的素材是树木的一种竹子。对东方人来说,竹子是特别亲近的永恒的主题。画家试图把画在自己心中的竹子加以形象化,带动呼吸,同大众沟通。期待画家和竹子的呼吸,让画家呼吸起来,乃至同大众共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