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创作出巨幅水墨牡丹长卷《春回大地》
蔡茂友 巨幅长卷《春回大地》
近日,当代水墨牡丹名家蔡茂友潜心创作的(长22.5米、宽0.7米)水墨牡丹巨幅长卷《春回大地》在京问世。
历代画家以牡丹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被载入史册的优秀作品,如:唐代的边鸾,五代的黄筌、徐熙,近代的任伯年、吴昌硕等。到了现在,画坛上无论是用写意表现,还是工笔表现,以牡丹为题材而创作的画家更为众多。然以纯水墨写意画牡丹的画家,却寥若辰星。水墨画中所强调的墨分五彩之别,即是用纯水墨表现五彩是水墨画的最高境界。严谨来说,带有彩色的牡丹都不是水墨牡丹,尤其在同一黑白墨调交融中变幻出大千世界,通常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如用水墨润染的花瓣间不均匀而导致透明度较低以及整朵花的结构空间关系不突显,或花与花之间的用笔雷同,或花朵与枝杆墨色的关系浑杂不清等问题而败笔,其创作难度较大。由此可见,水墨牡丹画可谓是“花鸟画中的金冠”。自明朝徐渭开大笔水墨牡丹先河以来,画史上可点可数得的画家及存世的作品甚少。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
画水墨牡丹不易,创作巨幅长卷更难。我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存世的徐渭、唐伯虎、沈周、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水墨牡丹大家作品中研究发现,多以立轴或斗方的形式呈现,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原因所致,水墨牡丹巨幅长卷可以说是难以一见。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而最能体现中国绘画特色的唯有长卷这种形式,它超越时间和空间,将诸多景致浓缩于一个连续的场景之中,徐徐展卷令观者仿佛置身于画卷中,在物我交流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说,长卷是中国绘画中最独特的“风景线”。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
对此,蔡茂友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他重笔法、重用墨、重水色、尤重立意贯通。他每创作一个画面以及在组成长卷的研究中,都要联系自己现实生活中对于牡丹的观察,去捕捉牡丹在风晴雨露中的神采,初荣、盛开时的情态。都会一齐涌入蔡茂友特定的创作思维空间,使其立意不仅别出心裁。蔡茂友创作的《春回大地》,重点刻划了情态各异的春天牡丹的风采,取与牡丹不同形态适应的笔法画之,秉承水墨传统,并探索独创出“墨分千层” 的水墨牡丹画法。具体表现在他创作的水墨牡丹画,从墨分五色到墨分千层,主要是立体感,明暗变化。水润冰心,主要是牡丹的质感,水色鲜嫩欲滴,更有一种情绪,一种愉悦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他在构思立意上细心而灵活地经营画面,有时又根据画面的需要,配以禽鸟、蜜蜂、蝴蝶、兰草、顽石等,然后又取与其适应的笔法画技,以其构思立意的形象去细心而灵活地经营画面,以多种多样的重叠掩映和变化,使其秩序组合穿插、花冠的聚散、动抛的呼应、叶的光质和反正配置,均能做到宾主呼应,聚散分明,取势得当。进而展现出热烈奔放者、有素艳凝香者、有端庄稳健者、有潇洒妩媚者,静中寓动,过渡自然的水墨牡丹画面,长卷漫漫,却能给人一种步移景换,但又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3
值得我们赞道的是,蔡茂友所创《春回大地》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历史上没有水墨牡丹巨幅长卷创作的一项空白,全景气势贯通,构图严谨,笔法独特,集水墨牡丹画创作各种探索成果于一图,而且对当代水墨花鸟画坛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4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5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6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7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8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9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0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1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2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3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4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5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6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7-18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19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0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1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2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3
蔡茂友水墨牡丹《春回大地》局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