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幽花--张鉴热带雨林写生集
郭怡孮
《神树·幽花—张鉴热带雨林写生集》把我带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美丽的热带雨林中—我曾无数次去过的西双版纳,那片给予我创作灵感的圣地。
在那片茂密、葱茏的原生态植物群落中,我惊叹于花、草、树、石、苔、水、藤是如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种植物,万千形态,组合交响所形成的壮观之美和斑斓、艳丽、浓郁、强烈的色彩美,以及那竞生存、争芳斗艳、充满生机和生气的生命精神之美和神奇之美。这是前辈花鸟画家未曾体验和表现过的新的天地。静谧亘古的原始之大美,静静地等待着画家们去体验和开发。这是诞生新花鸟画的沃土,这是诞生新花鸟画家的摇篮。
张鉴深爱着这片大自然,他画了那么多写生作品。他的写生早已不止于艺术创作的资料素材,而本身就堪称很完美的艺术品了。面对大自然,他具有很强的发现能力、捕捉能力、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他对中国画的线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尤为见长。线条是中国画家的利器,是绘画最基础的基础,是最简约的表现方式,也是最难的和最具中国特点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张鉴的雨林写生,线条中具有极为丰富的美感—物形状态与线条笔墨之间的美相间,外在形象与内在心象相合,达到了十分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这本写生集是值得品味、研究、欣赏的艺术集。
张鉴长期深入西双版纳,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是他精神的寄托和事业的开发地。他抱着满腔的热情,在西双版纳创建了“西双版纳—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成为花鸟画研究、写生、创作的基地。这些年来,他集结了全国各地一批有志于热带雨林题材创作的画家,组织写生、创作,招收学员、培养新生力量,举办大型画展,进行国际交流。还接待了许多来西双版纳写生的画家和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切也都得到了西双版纳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他能取得如此的成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做了我梦想要做而没有做好的事情。他的成绩、决心和毅力使我叹服。
首先他有鸿鹄之志,喜探新求远,再者他有创业精神和带队能力,有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新天地的追求。他认准了西双版纳,认准了在这里建院、带团队、办学、写生、创作,是他人生的追求和肩负的责任。
张鉴对以上写生要旨早已默记于心,在长年的写生实践中又多有深化和发展。关于他的写生集,我有以下感言。
一、在写实与写意、科学与艺术中求索。
看着这些写生稿,我突然想到了南宋年间宋伯仁撰《梅花喜神谱》序言中之所说“余于花放之时,满腹清霜,满肩寒月,不厌细徘徊于竹篱茆屋边,嗅蕊吹英,捋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想张鉴十数余年来穿行于热带雨林中,在藤葛缠绕中寻觅观览,饱游饫看,手写心记。从一花一叶入手,对热带花木的品种、形态、结构、属性、特点一一记录。就一朵花而言,对花形、花瓣、花蕊、花丝、花苞、花萼、花蒂都能一一认识把握、分类归纳。这一切细部近察又全是建立在对热带雨林林相的整体认识上。热带雨林有它自身的各种特点,如板根、气根、寄生、附生、老茎生花、老干结果、攀缘、缠绕、绞杀、阔叶、群落等等典型林相。因此张鉴所画的写生是精准的、科学的。张鉴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时曾常年住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结交了许多植物学界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感到他对热带植物的研究视野十分开阔,并请他在热带植物研究所内开坛讲学。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当年我也曾请画科学植物画的专家给美院的同学讲过课,我觉得两个学科本应该相互沟通。写到这里,我想起华南植物园的老园长陈封怀老先生,他是我的忘年交。多年前我在华南植物园写生时,就住在他家里,我看到他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时用毛笔画的植物写生册页,他说中国画家的写生方法既科学又艺术,我们应该在世界上推广。陈封怀的父亲是我国近代中国画大师陈师曾,其于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曾主修博物学,可谓家学渊源有自。无独有偶,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园的开拓者蔡希陶先生的女婿,就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晋元。故可看出科学与艺术的双向互辅在花鸟画方面尤为重要。
花卉写生的生动性、艺术性来自于对植物界的生机、生气的描写。张鉴在准确把握形的基础上,把植物的生命感以及与人类的精神感应放在了首位,以追求天理和天境为极致目标,自然远非浅层次的肖似写生可比拟。因此他的写生很艺术,能引起观者很多的联想,能让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他在写生时永远不闲其思,从他画作的题记中能看到他的写生方法和对写生的理解,也能让人体悟到许多文化内涵。因此阅读这本画册时,细读画上的文字更为有益。
张鉴写生的艺术性还表现在他的观察方法和对真实的理解上。他能从实物、实景中解脱出来,其写生方式来自中国画的写意观,而非西方绘画的写实方法。西画写生,为固定时间、地点的焦点透视,虽然非常真实,但那是一时一地的真实。张鉴在写生时往往运用中国画家的观察写生法,步步移,面面观,移步换景,自由组合,有些景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大权在自己手中,万物在其笔下,写生时的兴奋愉悦之情留于笔底,那是写生的高境界。我也经常在写生时忘乎所以,陶醉在大自然之中,有时会想入非非,任性勾画,纵横恣肆,不择手段,进入写生的化境。读张鉴的写生,会感到他也时常会进入这种状态。画者在写生中,关键要把握好直觉与理性的关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抽象与具象的关系,掌握好火候,拿捏到要点,如此则既在法度之中,又在法度之外矣。惜如今画写生者众,而真懂写生者少。张鉴领悟了写生之要旨,勇于在热带雨林中开拓,取得了领跑的成绩。
二、大场景写生呈现了热带雨林的大境界、大气象,是一首首森林交响曲。
热带雨林是一个无比丰富的自然世界,那里草木葱茏、苔封藓绣、青藤如织、繁花如瀑。那些乔木、灌木、藤本、苔藓、地衣交织在一起,还有气根、板根,寄生、互生的植物组织成美丽、神奇的家园。它们都是很难表现的,用线描写生就更不容易,张鉴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他汇集于此的写生作品是我见到的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线描写生集,这需要毅力和功力,需要对雨林植物的全面认识,需要有饱满的热情和开拓精神。张鉴深入密林之中,饱受艰辛、耐受寂寞,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是可想而知的。他是有这种毅力的人。记得十多年前,他去东北写生,深秋进林,大雪封山,直至春来雪化后才得以出山。回京后他带回的大量写生,多是在零下二三十度,站在大雪没膝的山坡上画的,真的使人感动。
面对热带雨林大场景写生,很难下笔,很容易画得像风景画或山水画,如果一花一叶地具体描绘,气氛感觉又难以抓住。如何抓大气势、大气象、大感觉,张鉴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从他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来看,他特别尊重面对景物时的感受,注意从情感的再现出发,而不是只追求物象的再现。所画线条也都是有情感的,不只是轮廓线、结构线,而是自然物象和自己感情神遇之后自然流露出来的轨迹。
张鉴的雨林写生之所以画得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层次关系用得好。中国山水画特别讲求远近,然而花鸟画是讲求层次的,注重层次掩映、层次衬托。用层次来处理画面,再复杂的内容也会有秩序,不杂乱。这些写生既保留了热带雨林特有的茂密深远,又能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组织安排在有序的层面空间中,这是很关键的方法。画密林写生,如同谱写一部部交响曲。交响曲要有层次,要有起承转合,画理也与此同,必须组织好层次结构。张鉴是这方面的高手。
三、线是中国画家的利器,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手法,中国画则是突出线条,花卉写生更是主要运用线描、白描等语言。可以说,塑造形象和表达感觉是中国画家对线条的双重要求。线有从属于物的一面,更有从属于情的一面,这是融化形象、撷其精神高度提炼而成的艺术化的线条。能否从繁杂的形态中择别出关键而具有情感的线条,是关乎画者能力高下的重要素质。
线是有品格的,中国画学传统对线有着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要求。在对线的研究、理解、运用等方面,张鉴是下了工夫的。在他的写生中,线条变化丰富而情感准确,这是很难做到的,此外兼能根据形态和意境的需要,使线条有的刚健、挺拔,有的洒脱、飘逸,有的雄强、苍劲,有的婉转、流畅,有的遒劲、古拙,更是殊为不易。
近年来,张鉴对自己的写生要求极为严格,可以说到了苛刻的程度,他勤学苦练,力争完美,追求用最简约的线条来传神达意。
他要求线条是能按照艺术规律来运用的。为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他从疏密、聚散、繁简、藏露、粗细、刚柔、浓淡、曲直、方圆、动静、快慢等方面下工夫,加强对比中的变化,并在对比中找出矛盾、解决矛盾以及找出规律、找出秩序、找出节奏,通过变化丰富而又统一的线条,进而创造出程式美,加强艺术性。
他的多数写生作品可以作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品来欣赏,那些丰富多变的线条恰如其分地组织成画面,展示出难以言喻的美感。同时这些作品又是可以转化成更为精到的艺术创作的,因为其中深含着创作的多种信息。
用线来画好热带雨林这一课题,我认为是很难的,必须要总结出一套办法,找出规律,不然就会乱成一团,被万千的枝叶弄得无从下笔。故画雨林时,一旦找出大的结构后,当把线条归类、相似的线条相对集中,找出其内在规律,我称之为“类化”、“集化”、“规律化”的过程,张鉴深谙此法。类化,是有意地把画面中的线条归纳为几类,经过类化后的线条不会杂乱无秩序;集化,是指把同类线条集中调度使用,从整体上进行处理,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特征和整理画面;规律化,是从杂乱中找出规律,找出秩序、找出程式。中国画家千百年来就是不断地从生活中发现规律而不断创造线条和笔墨程式的,只有把线条提升到程式化的高度,线条才能臻至完美。张鉴通过在热带雨林中常年的写生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热带雨林的写生方法,不能不说是一大贡献。
张鉴,1966年生,字省斋,号白鸾,山东青州人。因慕宋、明理学诸子学术,喜切己自近之言,曾于山林间筑从谷书院静修数年。为中央美术学院首届绘画实践类花鸟画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徐渭艺术思想研究》获学院奖。有专著《徐渭与心学》及画册出版,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参加中外学术性展览并获奖。近二十年来,持续探索热带雨林绘画艺术,并从事花鸟画创作教学研究。曾先后供职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移动香港,又于2010年组织创办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任常务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移动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中国美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