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时间:2015年07月15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导言:弦板响起、生旦净末丑出场、戏剧对白,中国式人生。如梦境。没有演员的舞台,皮影是主角。

  皮影又叫“灯影戏”,有“电影始祖” 美誉,具2000多年历史。始于汉盛行明清,而当代又有没落倾向。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发源于秦地,至今,世界上最具盛名的依然是陕西华县皮影。而陕西皮影与一个名字密不可分:汪天稳。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汪天稳

  撰文:雅昌艺术网西北站主编刘爽

  中国当下唯一的皮影国大师

  2006年,汪天稳以《西厢幽会》《霸王别姬》《穆桂英战番将》三件作品力克群雄,以精密准确的人物造型、流畅遒劲的刀工、传统中求变的汪氏风格,成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的皮影雕刻艺术大师。也是在世的皮影创作者中唯一的一个国大师,名副其实坐上第一把交椅。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霸王别姬

  对此殊荣,汪天稳并无太多骄傲,“我只想将皮影做好,传承下去,国大师的称号带来不少便利,也带来责任,深感肩上担子不轻。”“时代在急剧变化,皮影作为一门古老的手艺,行将没落。而怎样与当下融合,将之前为表演服务的皮影向收藏展示转化,怎样让皮影不失本色却仍成为人们需要的艺术。这是我近十几年来一直实践和摸索的。”

  汪天稳今年65岁,从事皮影雕刻艺术50多年,其“推皮运刀”技法傲然于皮影界,也因此与河北河南东北等地甚至英法德泰国等各国皮影不同,更加精细准确。他对皮影的历史渊源、传承流变、风格特点、旧稿古谱甚至行规风俗等都烂熟于心,并在创作上、对失传图稿的整理和复制、对老皮影的鉴定与修复都有很大贡献,中外关于皮影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大都来源于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凡的人,却依然保持着纯真的质朴品质。他的搭档和学生江国庆甚至说:“他是一个憨厚实在的人,少言,腼腆。有时候电视台参加节目,主持人提问,他甚至腼腆到不知怎样表达。但他是一个非凡的皮影大师,踏实、愿意创新和改变。有着纯真的匠心和大师的担当。”

  名师门下

  1949年汪天稳生于华县,他的童年时代,皮影戏盛行于秦地村野池城。每次看戏,汪天稳便被抽走了魂,那些神奇的皮影表演令人心折。回家来,会在纸张上雕刻戏中人物。姨夫是当时皮影大师李占文(第2届皮影国大师)的好友,建议迷恋皮影的小天稳拜师李先生学皮影。于是,12岁的汪天稳便从华县小村来到西安城的陕西皮影傀儡集团。跟从大师李占文苦习皮影技艺。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汪天稳

  “皮影是综合艺术。要懂历史、懂服饰、懂脸谱、懂戏曲,然后才知道怎样做”,汪天稳说。“但是基本功是不可缺乏的,皮影的24道工序必须要会。我在师傅门下基本功练习了三年,对于后来的创作起到重要作用。”

  12岁的小天稳。每天练习“转皮”的基本功,就是用左手的食、中、无名三个指头推着皮子转。每天早、中、晚要各练一次,每次半个小时,一次不能缺。先是空手推,再是右手压住左手腕推皮,最后是手上压两块砖,手腕下再悬两块砖地练。如此苦练,直到三个月后,才递给他一把小刀,教他如何左手推皮,右手走刀,刻个花花叶叶。之后,就进入“人物雕刻”之门了。师傅由易到难地教他,把万字、雪花、水字格等皮影术语以及“莽”、“宝”“摆”“海水朝阳”等行话的内涵和刻法,都一一向他亲授。

  当时的皮影是供演戏用的,这就使得“人物雕刻”成为他要学习的主课。生、末、净、旦、丑、拟人化的各种奇禽怪兽,都要刻得真实生动,栩栩如生。旦角分青衣、仙旦、凤冠旦、道姑旦等16种,其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来修饰。生角亦有10多种,各有讲究。

  每刻一件皮影,得过制皮、过稿、雕刻、上色、熨平、装订、联结等24道工序,而且道道连环相扣,不容丝毫马虎。只有如此,那些雕出的作品,才可在“亮子”(银幕)上由签手耍戏。

  学门三年, 14岁的他被调到华县文化馆后,竟用一张半牛皮一口气制作了40多件皮影作品。当《白毛女》、《血泪仇》和《三打祝家庄》演绎给人们时,汪天稳说:当时每场都看,自己雕刻的皮影娃娃们带给观众喜怒哀乐,很陶醉,也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皮影中的“吉尼斯”----《清明上河图》

  经过生活的变动和波折,1977年汪天稳从华县文化馆调到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一直工作到了2005年。期间经历了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修复师傅李占文创作的《文成公主进藏》巨作,也经历长安画派领军人物何海霞要拿画作换其皮影作品的佳话;经历了传统手艺向商业转型等事件。汪天稳的皮影技艺水涨船高,声名日隆。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清明上河图

  终于,在2003年他和学生们创作了世界上最大的皮影作品《清明上河图》,与原作等大。据其搭档江国庆先生回忆:“当时在上海博物馆,一个偶然的契机受邀创作皮影版《清明上河图》。我们也很兴奋,能够将北宋名画转化成皮影语言,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挑战。我是做设计图稿的,之后天稳老师进行创作,我们一直从1982年配合到现在。一直很默契。但是,2003年那场创作依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那件作品到目前为止,依然是皮影界的吉尼斯。”

  当时除了汪天稳、江国庆,还用上了18位同门师兄,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完成。设计、雕镂、染色、装裱成长23米、宽1.2米的皮影巨作《清明上河图》。该件皮影作品,选用上等秦川黄牛皮为原料,且每张牛皮只能选用臀部最好的一块作为该作的皮料。据后来统计,该件作品,成品一共用了154张牛皮,所制作牛皮用了470多头。为了创作此件巨作,汪天稳和他的学生们甚至发明了80多种刀具和刻法。这在皮影史上也是无先例的。

  《清明上河图》成功转化成华县皮影的独特语言。在画面雕刻上,充分融汇华县皮影的五色法,包括雪花、万字、鱼鳞、人字等图形的技法,用推皮转刀、凿孔等传统制作工艺,深刻呈现了皮影艺术的魅力。 2004年,汪天稳和江国庆在上海美术馆做了一场史上最大的皮影展,除了汪天稳极其学生们作品,还有其收藏的众多老皮影,其中,也有这件《清明上河图》。该作品一经展出,便受到国内外万人瞩目,被业内人士视为世界皮影中的“吉尼斯”。当时,便有几家拍卖公司以800万价位竞价要征集上拍,因故未能达成意向。而2015年,西泠拍卖公司再次找到汪天稳,希望以之前10倍的价位将这件惊世之作送上拍场。目前,已经达成初步意向,同时,也在洽谈做一场汪天稳皮影作品拍卖专场。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白蛇传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烂柯故事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门神在上海美术馆展览

  除此之外,汪天稳还和江国庆合作创作了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的屏风《文成公主进藏》、《白蛇传》、《烂柯故事》、《百子图》《门神》等经典代表作,逐步确立了其大师地位。

  匠心与时代的唱和

  皮影是门太古老的艺术,与快速发展的商业社会有很多隔阂。而汪天稳却是较早步入市场的。

  在1982年的时候,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要求手工创作的皮影作品推向旅游市场。那个时候,国门刚开,外国游客众多,汪天稳的手工皮影浓郁的民族性,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供不应求的时候,汪天稳甚至发动了家乡全村人做皮影,依然难以满足需求。但是华县皮影的名声因此大躁。可以说,市场上手工皮影的占有量几乎全出自汪天稳这里。只是后来,机器皮影出现,便宜的价格冲击了汪氏的手工皮影市场。这成为面临的难题。

  不过,汪天稳并没有放弃。完成了表演皮影向收藏的转变之后,汪天稳和江国庆尝试了进军动漫界。2007年将皮影戏《小藏羚羊的荣耀》搬上了电视荧幕。邀请了青海一个剧作家创作,共8集120分钟,CCTV给予了首播,是陕西第一个独立制作的动漫,编号为陕D001.只是,后来因为资金等问题搁浅。而目前,他们还有个宏达愿望:将《红楼梦》做成皮影,制作成动画作品。这同样是个令人激动的创意,动漫市场是朝阳产业,而欧美和日本动漫占据国内市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作品是急需被推出的。汪天稳和江国庆正是要做这件事。

  其实,早在多年前,汪天稳就曾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雕刻皮影道具,也曾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过纪录片和木偶剧《皮影轻骑兵》等。汪天稳在为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做了很多尝试。也以自己并不擅长的方式,在试图和市场接轨。这有些让人唏嘘,也是他的无奈:“其实,我只是想专心做好皮影。很多商业的事情并不在行,可是,在前景并不乐观的今天,只好努力进行尝试。”这是汪天稳的迷惘,也是很多优秀传统艺人的迷惘。

  皮影世家

  陕西有几个皮影世家,汪天稳是重要的一家。其弟汪天喜、其子汪海涛、其女汪海燕,都是优秀的传承人和推广人,皮影上了央视春晚,便是汪海涛促成,而女儿汪海燕也在父亲的指导下取得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以及入选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汪天稳(左)和江国庆(右)与大师李占文一起

皮影国大师汪天稳:匠心之外 与时代的唱和

汪天稳(左2)和江国庆做客《快乐大本营》

  其实,汪天稳在皮影的传承上做了很多努力,1965年就开始带徒弟。目前陕西皮影十几个省大师都出自他门下。但是,随着行业没落,年轻人不再涉足与此。汪天稳只好努力培养身边人和家人,皮影世家因此而生,就像汪天稳为皮影而生一样。

  汪天稳2008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他的转刀绝技因为有了护航,得以更好传承。

  汪天稳的匠心,在时代的大风下,在变革创新和坚持传统的矛盾中默默坚守着。

(责任编辑:皮影 汪天稳)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