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情——记“京华一枝竹”左胜华
左胜华
竹,虚心劲节,筠色润贞。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对于竹子的韧骨甚是推崇,不吝笔墨,写下大量赞美竹的诗词。左胜华先生于四君子中最心仪的也是竹。左胜华,1959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美协理事、东方美院客座教授。
虚心劲节,为之倾心
与左胜华的相识缘于他的作品“天朗气清”。这幅作品笔墨苍润、意象丰盈,近处枝繁叶茂,错落有致,远处竹影扶疏,一片朦胧。清新翠竹与芬芳兰蕙,对映成趣,相得益彰。我旋即为他的笔墨和境界所倾倒。
竹是幽雅的,“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风来自成清籁,雨打更发幽韵”;竹是刚正的,“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竹是自信的“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竹是刚烈的,“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 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竹是清高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以其自身的魅力与节操,成为书画界亘古不变的题材,以致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胸中有竹,方能笔下有竹。墨竹图是左胜华内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其内心幽静的情感世界。
左胜华作品欣赏
左胜华对竹有着深厚的喜爱之情,更是在墨竹的技法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竹最令左胜华倾心的是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气质,是一种虚心的品质。“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左先生爱竹咏竹画竹,透过竹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竹虚心有节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玩味自己的谦谦君子之风。
人如其竹,笃志好学
转益多师为吾师,广益众技成己技。虚心的人一生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左胜华年少时,曾跟随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学习书法,跟随著名画家张重梅教授从传统入手学习写意花鸟。此外,还先后问道于沈鹏、刘炳森、李铎、李力生、黄均等著名书画家。名师出高徒,在这些启蒙恩师的指导下,左胜华画技日益精进,对书画技巧的运用如鱼得水,逐渐炉火纯青。
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单有好师傅不行,关键还得靠自己的努力与悟性。左胜华博览琴、棋、书、画、诗、词、文等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这样才能寄情于画,将更多的人文精神内涵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板凳甘坐十年冷,左胜华精心钻研画技,悉心临习名作,日积月累,功底益深,眼界益高。这20年间,他反复研究北宋的文同,元代的李息斋,明代的夏昶,清代的郑板桥,当代的董寿平、卢坤峰等名家的著述和作品,终于在墨竹这一题材的创作中出类拔萃,被誉为"京华一枝竹"。
左胜华作品欣赏
董其昌云:能“尚形”者,能“尚意”,同时能“离形”者,能“得意”。左胜华在创作过程中,随意,随性,师古而不泥古。一手承接传统,一手创造新意,其画作,充实中透着空灵,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清新画风。
书画这一高雅艺术带给左胜华的不是寂寞清冷,而是意想不到的喜悦和宁静。书画也让他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让他的生活充实而有趣。
虚怀若谷,宠辱不惊
左胜华心无杂念,甘于孤寂。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也不急功近利,附庸风雅,永远守护心灵那一方净土,保持着作品的纯真。他的胆识,才情,修养,品行,悟性,使得他在书画领域里小有佳绩。
1989年,"荷花图、梅花图"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传统中国画展"并获得一等奖。1993年,"左胜华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6年作品被收入台湾出版的《中国大陆名家书画》。1997年,他的"墨竹图"在"桂陵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1998年,组织并做为画家出席了迎世博会一中国百名书画家昆明大型笔会。2002年参加"迎奥运,盼统一"全国书画大奖赛,获得一等奖。
一个人功成名就不难,难的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能回馈社会。左胜华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赠书画作品救助失学儿童,以己绵薄之力为慈善做一点贡献。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当一个人走到了一定的高度,看惯物欲很流,看透人世浮华,就不会在乎名和利了。名利多一分,或者减一分,对于自己的心境是引不起半点涟漪的。这么多荣誉的获得,左先生只是付之一笑,淡然处之,认为荣誉仅仅是大家对自己的认可,是对自己艺术的认可,是自己不倦的追求心灵纯洁路上的添加剂。
左先生为人真诚,不沽名钓誉,身上总是透着幽雅和随意的从容,于谈吐间流露出文人墨客的潇洒快意,那一份豁达让与之接触的人也跟着心胸开阔,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