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丝路—扬笛水墨作品展将亮相798
展览名称:怒放丝路——扬笛水墨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5年6月6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5年6月1日——6月15日
策展人:张宝华
主办单位:感叹号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工美楼一层
联系电话:01057626058
扬笛艺术简历
扬笛,女,汉,1971年生于新疆喀什, 200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硕士研究生班。
怒放丝路
文/扬笛
文/扬笛
我画画,我想是一种情牵,画多了,自然而然成了一条思路。
我以更加单纯的态度寻求人与自然地对眸,抚纸弄笔,披轴展卷,不小心泼出的彩墨,溅在纸上,恰到好处地怒放了——火焰山上赫红如霞,葡萄沟里青翠似玉,姑娘翩翩起舞……不知不觉迷了,可似可无,似像非像,不知这是思路,还是丝路……
尽管丝路古人风情已经逐渐远去,但在强调反身而诚的中国文化传统尚能依稀回味的今天,保持对水墨的静观通达态度,用笔墨方式逮住丝路风一样自由、花一样的怒放,这一切因景而觉生。
有人说:怒放,是大自然的一种形态。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应报天地之恩,天为顶地为席是情怀,更是一种怒放的画面。由此可见,其力量所在。以此画作献给我的猛喝猛侃,用心看怒放丝路的朋友们,毕竟如此怒放的气息恰似挡不住的。
同路人扬笛
杨卫
杨卫
扬笛是新疆人,而我却出生在湖南,我与扬笛虽然相隔千里,却因为后来共同生活在宋庄而相识,通过艺术结下了友谊,说起来也是缘分,人生是一座森林,该迷失的会迷失,该相遇的总会相遇,大概也是各自命运的一种安排吧。
扬笛自小在民族地区长大,耳濡目染,感受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生生不息的顽强,扬笛的艺术发端于此,自然而然地感染到了这样一些生命气息。后来,扬笛虽然离开了喀什,相继在新疆教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深造,毕业之后,又加入“京漂”队伍,留在北京宋庄从事艺术创作,当了一名职业画家,但她的情怀和艺术的母语,却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家乡,关联着她的成长记忆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与生命内容。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扬笛选择的是水墨。就水墨画而言,本不是很适合表现民族题材的风土人情。因为水墨画将水和墨作为主要表现元素,是以墨迹的浓淡不同,即焦、浓、重、淡、清,来对应青、赤、黄、白、黑这五色,强调的是画面的素雅。而新疆却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日照时间长,民风更是奔放热烈。这些似乎与水墨画追求的清幽淡雅相距甚远。但尽管表现新疆,水墨画的表现力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扬笛还是凭借自己的创新意识与造型能力,打通了语言的屏障,不仅将水墨引向了新疆题材,而且也为水墨画注入了新的表现力。
具体到语言方式,扬笛吸取了一些立体主义的造型,并将其与中国民间艺术的图腾联系起来,创造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画面。与此同时,她从素描和速写的角度进入,带给水墨画一种现场感,又使其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男女老少,均都透出一种既抽象又逼真的效果,栩栩如生。当然,扬笛在创作过程中,也曾意识到了水墨画的素雅苍茫,与新疆的风土人情存在的种种差异,至少以黑白为基调,难以概括一个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她后来的作品,又加入了不少绚烂的颜色,笔墨也更加轻松自如了。
可以说,扬笛的这个变化,成为了她艺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她审美意识的一次超越。首先,扬笛超越了传统水墨画的概念,引五颜六色进入画面,并吸取一些表现主义绘画的元素,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中心论;其次,是摆脱了先前的那种沉重感,而是将自己抽离出新疆,再对其抱以艺术的回眸。正是这种远距离的文化关照,使扬笛的绘画获得了表达的自由。而在这种自由自在的表达中,许多生气勃勃的意向涌进了画面,与扬笛更深的童年记忆形成对接,似乎又重新复活了她对新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洋溢的最初印象。我以为,这种欢愉与悲沧,热烈与沉重,正是新疆的真实处境,当然也是所有人的生存命运。
2015.5.16于通州
部分作品
扬笛作品 怒放丝路2 纸本设色 136x35cm 2015年
扬笛作品 怒放丝路3 纸本设色 136x35cm 2015年
扬笛作品 怒放丝路4 纸本设色 136x35cm 2015年
扬笛作品 怒放丝路5纸本设色 136x35cm 2015年
扬笛作品 怒放丝路7 纸本设色 136x35cm 2015年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穿越敦煌 ”3D艺术大展启动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