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海:一位深居简出的书法家

时间:2015年02月07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陈继海:一位深居简出的书法家
陈继海

  “中国书法不但能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而且有着跟音乐和舞蹈同样具有的节奏与形式之艺术美,它彰显了书法家的内涵和修养。” ——陈继海

  初冬时节,我们走进了合肥大蜀山脚下一座美丽地家园,阳光在树与树的缝隙间舞蹈,仿佛是在给我们引路。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书法界的前辈——陈继海先生。陈老生于一九四六年,安徽合肥人,积墨斋主,笔名逸散人,小时候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学习毛笔字,6岁正式临习碑帖,从一开始不愿意地学到后来废寝忘食的练,点滴中渗透着自幼对书法的钟爱。十岁起,陈继海受到了合肥民间书法高人宇其之先生的教益。提到宇其之先生,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当时五六十年代的合肥,印刷业没有发展到当今时代的科技,大街小巷;迎风招展的宣传条幅大都出自宇老先生之笔。在宇其之先生的言传身教下,陈继海的书法得到了真传。由于记忆力地超人,陈继海对自己临摹过的字帖可以过目不忘。从13岁起,每逢春节,鞭炮齐鸣时,登陈继海家门的人络绎不绝,邻里们都是慕名而来,找陈继海书写春联。 当年可以说已经深受大家的追捧和喜爱。陈继海挥毫之处总会有人在身后竖起大拇指夸奖,当时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小书童”。 “小书童”的称呼一直陪伴着陈继海先生,几十年来可爱而亲切。

  青年时代的陈继海正处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个时期温饱都难以解决更不要谈其他学习了,感觉各种文化都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不管环境怎样变化,学习如何艰辛,陈继海先生一直没有放弃 对书法的热衷,他一直沿着书法的道路努力地前行着。

  到了参加工作,陈继海先生依然保持着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单位只要有毛笔字需要抄写的;或者同事需要帮忙书写的;找到他,都是有求必应,不计报酬。记得七十年代初,安徽一家大型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了一台1200吨水压机,当年《安徽日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因为这个研发填补了当时安徽生产水压机的空白,而这台水压机上的题字,正是由陈继海先生书写的。这也又一次见证了大家对陈继海先生的书法赞誉和认可!

陈继海:一位深居简出的书法家
陈继海作品

  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陈继海先生一直没有停步。上世纪80年代,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其中得到了欧阳中石导师的真谛,后又拜葛介屏先生和陶天月先生为师。他整日沉酣于历代名家书法的学习中,以汉隶为溯源;以北碑为精骨;以行草为神韵;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等到了90年代,他已经是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早期的会员,而且是一位深受喜爱的书家,作品已被广泛收藏。

  随着书法造诣的日益精深,陈继海先生参加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并成为了会员中的一名佼佼者,同时他被书法界同仁推荐为安徽省书画研究会山水分会副会长。出自陈老之手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安徽省书法研究会历届书画展览,每届均获一等奖。到了90年代中期,他与几位书画家一起创办了“华安艺院”。 “华安艺院”一经创办影响很大,当时安徽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因为这个民间组织是公益性办学,教育青少年学习书法,旨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流传几千年的书法得以传承。当时陈继海先生担任教学部主任,亲自指导青少年的书法学习。他要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传播、发扬祖国的文化瑰宝——书法。

  书法的教学进一步深化了陈老的书法理论,也提升了他的艺术修养,使他日渐成为一位自具风貌的实力派书法家。

  陈继海先生坚持认为书法的根基在于临帖。临帖多了才可以掌握帖中字的结构及其精华。历代每本字帖都有各自的风格。颜真卿的楷书大都气势恢宏,展示出书法家的凛然正气。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笔圆而体方,锋芒内敛而气宇轩昂。王羲之的作品遒媚劲健,用笔含隶法而不露痕迹,自然而又含蓄,结字疏密;斜正变化;字形大小参差,形成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和谐而生动。王羲之的《兰亭序》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其次,书法要得其神韵,对所要书写的字、词、诗、句要心领神会,书写前要意在笔前,融入自己的感情,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写出赋予生命力的作品。

陈继海:一位深居简出的书法家
陈继海作品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继海先生六十年如一日汲取先人的书法精髓,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精神,使得他笔下的作品章法多变,神采各异。陈老运笔如行云流水,一撇一捺之间无不流露出深厚扎实的书法功力。他落笔的轻与重;字体的大与小,点画的刚与柔;墨色的实与虚;整幅章法淋漓尽致,挥洒自如使得作品独具风貌。

  最后陈继海先生说, “中国书法不但能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而且有着跟音乐和舞蹈同样具有的节奏与形式之艺术美,它彰显了书法家的内涵和修养。”这是他六十年研究书法的感悟,也是他精神寄托的一种自白。他现在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名和利他看的很淡,他追求的是一种高雅恬静的人生,而书法是他人生的美好形式!

  来源:辉煌艺术网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