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培:梨园春色醉 戏画别样红

时间:2014年12月31日信息来源:美术圈 【字体:

    戏画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属于综合性艺术。它融叙事、写景于一身,多种艺术手法水乳交融,集中于人物的塑造,扩大了表现生活的维度,在画面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浓缩了历史,浓缩了社会与人生,浓缩了时间和空间。戏画大家李文培先生吸收戏曲艺术的精髓,使传统图像叙事的戏曲画走向笔墨表现的潇洒自在,从而创造出特有的艺术风格。

    绘画入戏 人生入戏

    《牡丹亭·游园惊梦》是明朝伟大的戏剧作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中的一出。按《牡丹亭》故事,杜丽娘以后终因相思成病而死,葬在后花园梅树之下。柳梦梅拾得杜丽娘的自绘像,亦对画中人一往情深,杜丽娘的魂灵竟来和他相会。最后,杜丽娘起死回生;这一对痴情的少年男女终于成为夫妇。

李文培:梨园春色醉 戏画别样红

    李文培先生戏画《牡丹亭·游园惊梦》正是捕捉到这个情欲觉醒的少女见到心中白马王子的那一瞬间的惊诧和羞怯。正如李先生所说“她的感情是哀怨的,命运是幽深的,她始终以一个愁肠百结的少女形象出现在舞台上。”李文培先生以凝神之笔,精准描摩出戏曲演员高超的演技,进而也诠释了主人公的内在情感。

    李文培先生的戏画《牡丹亭——游园惊梦》以情动人,以神情表现剧情,在主人公脸上,我们仿佛读到了遍地繁花比不过与“你”一起良辰美景的美好寓意,也读出了断井颓垣,满目荒凉般的年华和青春,画家以灵性笔触,借鉴戏曲艺术的舞台,表现出这样一场玄奇爱情。尽管李先生的背景是白纸,却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大千世界的无限美丽,给人一种行云流水、高出流俗的无穷魅力。

    读画说戏 浮想联翩

    京剧《穆桂英》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晚年从豫剧移植过来的,经过他精心地再创造,塑造了一位爱国女英雄的形象,成为京剧百花园里一枝光彩艳丽的奇葩,堪称梅派艺术的颠峰之作。李文培先生特别喜爱梅先生的这出戏。从李文培先生的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穆桂英的双目炯炯有神;衣纹线条粗放,背光处淡墨晕染,仿佛心驰校场,擂鼓聚将。扎大靠、插雉翎、持马鞭,彰显了大破天门阵的巾帼英雄本色。从作品中,我们体悟到了“似与不似的妙境”,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李文培:梨园春色醉 戏画别样红

    此外,《霸王别姬》《武松》《三岔口》《姚琪》等人物皆是李文培先生的得意之作,他以兼工带写的笔法,以水墨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以文学功底作画中人的精神骨架。墨香沁脾,挥笔潇洒,让观者走进诗意的境界,让观者乐而忘返醉于方寸之间。

    心神平静 其乐无穷

    中国的戏曲十分独到,马鞭一条就能奔驰,拿个凳子就是前门后院,简明的戏曲故事在李文培先生的画中活了起来。李文培的戏画作品充分体悟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透过质朴潇洒的笔墨,让画面行走于浓淡、雅致之间,不仅见形,而且传神。

李文培:梨园春色醉 戏画别样红

    李文培笔下的《岳母刺字》,以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和岳飞两人角色造型为背景,倾注了画家对励子从戎,精忠报国的热情歌颂。观《岳母刺字》这幅作品,画中配上文字,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这出戏曲的来历。配着笔墨灵动的画面,看似无意,实则布局巧妙。李文培先生把人物的万千神态捕捉的淋漓尽致,让戏曲舞台的人间悲喜,在宣纸上转换为李先生的笔墨神韵。

    在一批戏画画家中,李文培先生已经不再单纯的描绘舞台上的婀娜多姿。他在创作的瞬间,有意将中国水墨和戏曲文化融为一体。也正是这样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让李文培先生的戏画从视觉上的冲击,停留于宣纸之上直指人心,构建了世间百态风情万种。“水墨如泉,作品似浪,唯美是求,唯真是求,唯意是求。画程毫端滚动,笔管纵横无拘。”从李文培先生的画中可以看出,他笔下的各类美女,无论是婀娜多姿的贵妃,还是飒爽英姿的穆桂英,都源自其“唯美是求”的绘画追求。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