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元元个展”亮相今日美术馆
2014年7月5日,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北京二次圆艺术空间、Pink Art Group协办的“十三夜——元元个展”亮相今日美术馆三号馆。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批评家彭锋策划,是艺术家元元个人的首次大型个展。
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艺术家元元的“饕餮盛宴”、“即食主义”和“方法论”等系列布面综合材料作品及《伟大的星球》系列纸上作品,全部创作于2009年以后,共计近五十件(组)作品。同时,在展览期间(七月一日至七月十三日),艺术家元元还将在今日美术馆三号馆二层展厅内每日与从黑桥招募而来的志愿者(流浪者),在刻意布置过的场景内,在精心布置的摄像机镜头前,完成一次对话,并以影像记录的方式,作为档案剪辑留存。通过展前招募,共有十三位志愿者将进入这次属于元元的影像记录中,与元元共同面对安静的夜晚。
以“十三夜”为名,元元向观众完成了一场个人的“汇报演出”。那些安静流淌地重复的符号,那些带有个人情绪的丰富的色彩搭配,那些有体量的绘画中凝固的心情重量,那些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回味与借用……开阔的思路与多重可能性的未来,让元元的个展带给观众更多惊喜。而在二楼影响厅及访谈现场,那些变换的场景与跳动的荧屏中,那个认真的、严肃的、开心的或者疲惫的元元,又让她带有某种寻道的艰辛。
本次展览落在“十三夜”的主题上。因为这样的“十三夜”是元元温暖内心的最佳印证。而这样的温暖又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社会化的帮扶,在策展人彭锋笔下,这种温暖更是一种“艺术家”职业的道德使命,甚至是属于艺术家的“地位宣言”,他说:“对于元元来说,十三夜中的每个夜晚都是平等的。她不会将某个夜晚作为另一个夜晚的前奏,也不会将某个夜晚作为另一个夜晚的结局。但是,我们还是期待那个不是结局的结局的来临。十三夜,在斯戈隆的小说里是红山市人创立的节日,在主显节即十二夜节之后,并且蔓延数日,成为一个超大型的节日,像雪崩一样持续不断地扩大,逐步与狂欢节连为一体。在樋口一叶的小说中,十三夜却是一个充满伤感的团聚的节日。有人哀叹自己不幸,却在团聚之夜遭遇更不幸的人。元元的十三夜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是忘情狂欢,还是顾影自怜? 这是一个难以预料的结局,也许它在女巫的掌控之中。在一个巫师退隐的时代,莫非艺术家真的完成了对她的僭越。”(李宝佳)
十三夜:元元的绘画和行为
彭锋
元元喜欢在夜里画画。不少艺术家喜欢在夜里创作。也许夜里更加安静,更加亢奋,更加脆弱,或者更有灵感。
元元从来不限定自己完成一幅绘画的时间,不过,认真算起来通常都需要十三夜。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这种绘画速度不快也不慢。元元更多的时间跟绘画没有直接关系。她像大多数80后的女孩子一样,没有太多生存的压力,游走在社会的边缘,忽深忽浅,忽上忽下,进退自如。
对于元元来说,十三是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十三夜是十三个独立的夜晚累加起来的结果,每个夜晚都是独立的。为此,元元喜欢在画面中重复某个符号。也许她希望从千遍一律的重复中体会一些新的内容,也许她希望用数字般的重复来过滤自己的多愁善感。也许她希望通过重复来积聚力量,也许她希望在重复中耗尽自己的能量。
除了绘画,十三夜还能做什么呢?作为画家的元元并不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有一天她决定要做一个艺术家,于是开始思考绘画之外的事。
当然,画画也可以成为艺术家。就像斯戈隆在小说《第十三夜》中讲述的那样,通灵的女巫韦罗妮卡,最终将怯懦的青年诺尔贝尔托培养成了大画家。由此可见,画家要成为艺术家需要灵感、幻想、直觉,而不是只是理性。与艺术有关的这些能力,通常在夜里活跃。
但是,对于艺术家是灵感之源的夜晚,对于无家可归者却是难熬的黑暗。元元的工作室在北京城乡结合部,那里经常能见到无家可归者。在同一片夜幕下,元元在创作她的绘画,无家可归者在打发他们的时光。
元元在想,为什么他们不像她一样画画?为什么她不像他们一样打发时光?在元元准备自己在美术馆的首个展览之际,她想邀请那些在夜幕下陪她作画的人一起来创作一件作品。她想给他们一个家,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除了给无家可归者一个家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偶然发生。没有剧本,没有导演,也没有演员。没有人能够控制故事的发展,甚至没有人能够控制是否有故事发生。无论故事多么精彩,也只持续一夜。无论故事多么平淡,也将持续一夜。只是一夜。但是,对于无家可归者来说,有什么比一夜家的感觉更重要的呢?十三个重复的夜,就像元元在画布上重复画某个符号。它们加在一起不构成某个宏大故事,因为没有情节,其实也没有结尾。之所以是十三夜,因为它是美术馆的档期能够给出的最大时长。
也许有人会说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因为最后的晚餐就是十三人在用餐。这意味着有人背叛,有人受难。元元不以为然。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在背叛,就意味着人人有可能被背叛。只要有人在受难,就意味着人人有可能受难。如此想来,我们没有受难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多么偶然的事。只有彻底消除受难,才能打消人人受难的焦虑。
元元希望在绘画中制造一点温暖的幻觉,在现实中带给人一点真实的温暖。她希望一点一点的温暖能够积攒起来,成为驱散焦虑的光亮。她相信重复的力量。经过不断重复,让不被看见者被看见,不被听见者被听见。这就是朗西埃所说的美学的政治学。艺术通过感性的重新分配,而实现政治的公正。
对于元元来说,十三夜中的每个夜晚都是平等的。她不会将某个夜晚作为另一个夜晚的前奏,也不会将某个夜晚作为另一个夜晚的结局。但是,我们还是期待那个不是结局的结局的来临。十三夜,在斯戈隆的小说里是红山市人创立的节日,在主显节即十二夜节之后,并且蔓延数日,成为一个超大型的节日,像雪崩一样持续不断地扩大,逐步与狂欢节连为一体。在樋口一叶的小说中,十三夜却是一个充满伤感的团聚的节日。有人哀叹自己不幸,却在团聚之夜遭遇更不幸的人。元元的十三夜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是忘情狂欢,还是顾影自怜? 这是一个难以预料的结局,也许它在女巫的掌控之中。在一个巫师退隐的时代,莫非艺术家真的完成了对她的僭越。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