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农著作《现代影视艺术》书评
一部严谨公允的影视研究著作
——评《现代影视艺术》
于志研
现代主义思维致力于某种世界模式的建构,后现代主义思维则致力于这种模式的解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明确表示了对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排斥态度,断然宣布启蒙主义的现代性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失败,并企图从哲学、 艺术和文化中清除一切带有现代特征的东西。由曾耀农和丁红合著的《现代影视艺术》,最近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影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中国具有后现代主义因素的影视的社会消费特征妨碍它的风格的定型, 但是, 如果消褪了它的消费性特征, 那么它在中国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现象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生活秀》讲述了在武汉吉庆街上卖鸭脖子的女人来双扬的故事, 爱情的不遂人愿使她伤心, 友情的屡遭挫折叫她失望, 亲情的失落淡漠让她无奈。片尾双扬美丽的脸庞露出了一丝苦笑, 滑落了一滴泪珠, 展示了底层百姓的苦乐人生。而这部作品的叙述方式却带有某种后现代主义特征。现代主义影视的精英文化代表了一种“物化”, 后现代主义的平面文化则是“物化”的消解; 现代主义影视美学以自我价值为中心, 后现代主义影视美学则否定一切价值中心, 使人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孙周导演的电影《周渔的火车》, 将处于前现代、 现代和后现代交叉点的青年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对于爱情, 他们既有传统的白头偕老、 从一而终的观念, 又抵挡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 使爱情变得不再单一和纯粹。它是对生存价值的解构, 也是对纯贞爱情的解构, 是对权力话语规约下的现实人生境况的怀疑, 也是一段世纪末的梦魇。中国后现代性影视是由文化阐释来赋予其意义的, 其风格特征也就是这种文化阐释与审美意识的疏离。
现代主义影视保留着对主体的信仰, 表现了人的异化与精神危机,而在后现代主义影视文本中, 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 主体已经“死亡”, 成了物化的世界。新生代导演施润玫的电影作品《美丽新世界》便讲述了乡下青年宝根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和他的远房亲戚金芳阿姨为了一个空中楼阁般的共同目标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表现了身处都市消费社会的人们(包括带着发财梦的从乡村进入都市的人们)充满困惑又充满渴望的复杂心态,同时又采用了一些后现代的电影修辞手段,尽量满足现代观众的消费需求。娱乐影视提供给观众的大多是一些缺乏深度但却轻松流畅的情节与场景,消除了时间意识与历史意识的文本游戏,但是,娱乐影视对虚伪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寓言的瓦解,对矫情的贵族意识的嘲弄,以及那种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都为处于工作与生活压力下的观众提供了狂欢的舞台。
第六代导演走向影坛的时候,正是市场经济在中国风起云涌的时候。在后现代思潮的浸染下,第六代导演吸收了多种艺术养料,并将其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影视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风景。总之,《现代影视艺术》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论据可靠,批评公允,不失为一部严谨的影视研究著作。
曾耀农,男,1959年生,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导,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美学与传播美学、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曾耀农著作《现代传播美学》书评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更多>>最新专题
- 两岸情 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暨研讨会
- 大韩民国江原道平昌郡雪花节暨中韩书画联展
-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 《2013阿联酋迪拜中国名家书画作品展》
- 艺术光影追忆:坚骨柔情的铁娘子
- “星耀中国”全国青少年书法与美术作品大赛
2014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
欧亚艺术之家(EUR-ASIANART)北京春季沙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