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油画家杨建雄:用真性情呼唤艺术回归人性和自然
杨建雄1972年出生于陕西清涧,中国美术研究院艺委会会员。现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198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993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1997年获取学士学位;1997年任教于新疆吐哈油田教培中心。
油画作为世界性的艺术表现语言,从西方传入的那天起就和中国传统绘画不断地进行对抗、糅合和碰撞。油画材料本身的美感、笔触的运用和形体的塑造正是油画的秘密所在,对于同一个事物,画家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今天中国在油画的道路上还远远没有走完,从最写实、最具象的到最抽象的油画作品,都有人在实践,都有人在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陕西油画一直都在寻求突破。作为陕西油画家,杨健雄先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中国油画面临的挑战,在信息时代带来的图像的蔓延和泛滥中,他坚持以油画自身独特的绘画性、艺术性抵御各种纷繁图像的干扰,在画面上更加凸显地表达心境,彰显油画自身的价值,探索和追求中国油画的当代表达。
许多年来,杨健雄一是心无旁骛,不追随画坛已有的潮流、风格与样式,坚持走自己的路,在实实在在的大量劳作中积累经验,感悟画理,使风格从自己的笔下逐步清晰起来,变为一种自由表达的语言。另一方面,他长期坚持走向自然,寄情于山水风物之间,在与风景的对话中特别是在对自然的体验中寻求表达的方式,在写生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在写生中注入创造的意识,从而有了丰厚的积累,也建立起自己坚定的艺术信念。他近年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一股火热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种特色各异的西部自然风景被他收入画中,呈现出万千姿态,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他的艺术情怀,他观察和表现自然的个性方式。
杨健雄幼时生活在陕北清涧,少年学画于西安美院,大学毕业分配至新疆戈壁绿洲,后又到西安交通大学读研并留校任教,常年采风写生于青、陇、宁、陕。这样的经历,使他厮磨亲近的,乃是雄浑壮阔的西北大地,黄天厚土,秦月汉关,大漠残阳,古道驼铃,雪山飞瀑,草原牧歌,他笔下挥洒不尽的西部风情和气韵,成就其艺术风格和根魂。他属于那种既有朴素心灵、又有热切性情的艺术家,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踏访的印迹从昆仑山脉到天山脚下,对广袤西部的自然地貌、乡野田园都有亲切的情感,这些情感在他的画中也自然地流淌出来,表现为强烈的光感、雄浑的格调和许多恣意挥洒的痕迹,作品每有畅快淋漓、一气呵成的效果,让人看了充满感兴的快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绘画语言的集合,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旷野的诗情。总的基调是表现性的,但更多是写意性的。这些年来,他在用笔上有意识地追求书写性,发挥笔线的优长,用线条塑造形象,表达块面,让线条的交织与组合在画面结构中成为主导语言,也让线条的粗细、长短、流转的趋向产生抽象的节奏,从而使作品具有中国绘画传统暗合相契的意蕴,创造出油画的中国品味和气质。
艺术原发于心动,杨健雄的作品是有感而发、即兴而发、心动而发的产物,借景绘心,梦萦关山,于此留下了他鲜明而直接的心灵感受。书画艺术,本是艺术家心灵活跃、体验丰富的状态下的书画语言表达,同时又以其丰富的精神营养滋润着观者的心灵。赏读杨健雄先生的画作,胡杨的倔强,雪山的雄浑,田畴的寥阔,密林的郁苍,一轮孤月的清冷,连天葵花的金黄,都是他与自然怦然相遇的情感烙印,还有那土屋的拙朴,器具的凝重,汉家天马的飘逸,菩萨低眉的慈悲,一刀见血直取命门的屠者,昏睡混沌疲倦的尘世中人,都表现出了个人精神状态及自我生存状态。绘画讲求心手合一,它在今天通过画家的指掌维系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渐进可触的感受力。杨健雄的油画展现鲜活的生命力,反映了个人在新历史阶段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是对传统的领悟继承和对现实的介入关怀就创作风格来看,杨健雄的创作是一种基于西方抽象语言和东方式审美风格的独特叙事方式,有力的变化的笔法,结实的塑形结构,强烈的色彩性,捕捉风景与人物在特定时空中的意绪,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在他的作品中,风景与人物形象并不是写实性的直观表达,而是用粗犷笔触所勾勒出来的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艺术形式。画面色彩浓重强烈,色彩的配置诡奇变化,笔意自在,笔法洒脱,线条在空间中形成了一种运动感,显得情感饱满而富有诗意,画面特殊肌理别为趣味。
杨健雄为作品所定的名字也充满了隐喻的色彩,如“睡”、“度”、“汉马者”、“图为屠者”、“问道”等等。按照接受美学的理论,观众解读艺术作品的心理结构是开放性的,与写实绘画相比,杨健雄的这种表现语言更具有文本本身的多义性,显示出了一种情感的张力,增加了可解读的空间。从创作者立意的角度来看,这种借由文字进一步定格的暧昧感和不确定性,与画面的意象表现语言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具有了丰富的赏读意味。
杨健雄创作的油画艺术作品,无不打上了西部文化和他作为西部艺术家的鲜明印记。黄土高原的雄浑粗粝,北方山川的冷峻沉稳,不同于江南水乡的温润细腻,岭南丘陵的翠色浸染,具有一种历经沧桑、咄咄逼人的视觉力量,具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穿透力,过目难忘的震撼力。杨健雄以强调情感写生的方式挖掘风景画的再发现空间,探寻情景交融的境界,呼唤艺术回归强健的人性和自然。近年来,他进一步深入追求艺术语言的精炼与丰富,始终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创作状态之中。在发挥油画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展现了西部的沉郁与旷远、神秘与质朴,赋予了西部风物以浑厚、深湛的品性。
文章选自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黎荔)的《油画的厚度与中国精神品质》
杨建雄曾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写到: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油画家在不懈的追求中逐渐明确了中国油画只有西方的写实与表现主义倾向的技巧是不够的,必须把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和西方的油画技巧结合起来;罗工柳先生指出:“在国外学得差不多时,就感到西方的油画好像缺了个东西,……现在回过头来看,就是缺气韵、缺生动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在诗性意境的追求、油画用笔的书写性挥洒以及油画形式语言的探索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油画家在学习掌握西方油画艺术的一百年中,博采中西古今之长,以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和智慧,创造了兼融写实与写意探索之辩证精神的中国油画。
抚今追昔,一百年来中国油画艺术写实与写意探索之辩证发展表明,中国油画的写意探索除以中国写意精神对应改造欧洲油画表现主义的一路之外,大多数中国优秀的油画艺术家都是从不期然到自觉地循着从写实到写意的探索轨迹孑然前行的。20世纪的中国油画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智慧证明,走向油画艺术的写意追求,其实不必像西方画家那样抛弃长于逼真表现的写实传统。写实与写意探索的关系并不像西方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那样非此即彼,“写实”与“写意”之相异是通中之异,“写实”与“写意”之相通是异中之通。一百年来,中国油画家已经在大大丰富了油画艺术写实探索经验的同时,昭示了油画艺术写意探索的无限可能性。
在未来的岁月里,假使21世纪的中国油画家运用中国油画艺术的智慧,以对油画艺术的写意探索创造了新的、中国的写实油画,谁能说这不是21世纪世界的写实油画?或者,他们运用中国油画艺术的智慧,从油画艺术的写实探索起步创造了新的中国写意油画,谁又能说这不是21世纪世界的写意油画?
中国西部开发网小编后记
杨建雄作为当代的青年油画家的一员,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油画和西方油画艺术的相辅相成之处,探索各种西方艺术技巧,在写实和写意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自己有时会经常会看一些关于周易八卦之类的书籍,从而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很深的感悟,画阴阳、画黑白,让记忆上升到“道”的境界。这该是一个青年油画家多么"痛"的领悟啊!
他的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树一帜的创新,在享受大自然变化无穷的乐趣中,重新赋予自己作品新的含义和定义,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尤物。于是杨健雄会给自己的每幅作品起一个别人都看不懂的名字,给观者留下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也许是年轻本就该“轻狂”,也许是不甘被“禁锢”努力去“独树”。他的作品大胆脱俗,突破了传统观念的禁锢的枷锁,给予了大自然鲜活的生命力,我看了杨建雄的最新一期作品后的感受就是他画出了大自然的灵魂,大山会说话,溪水在倾诉。没错,他是在感恩,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真情在画画,他用自己的真性情呼唤艺术回归人性和自然,紧跟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息的去创新。看,不远处,杨建雄正在和大山对话,在听溪水倾诉。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左手文笔雕琢诗词文赋,右手画笔尽显文人百态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更多>>最新专题
- 两岸情 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暨研讨会
- 大韩民国江原道平昌郡雪花节暨中韩书画联展
- 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 《2013阿联酋迪拜中国名家书画作品展》
- 艺术光影追忆:坚骨柔情的铁娘子
- “星耀中国”全国青少年书法与美术作品大赛
2014第六届亚洲艺术博览会
欧亚艺术之家(EUR-ASIANART)北京春季沙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