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书法家黑鬼:“鬼才”黑鬼

时间:2013年09月26日信息来源:魅力中国 【字体:

    编者按:一个艺术界的“鬼才”,坚持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与研究,在追寻西部特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豪放、洒脱、飘逸”的“黑鬼书风”;加之对写作、影视、音乐方面的天赋,使其书法融会贯通,“别局一格,无拘无束”,被誉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就是青海人,来自三江源头的著名书法家--黑鬼。近日,文化中国网有幸对其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专访著名书法家黑鬼:“鬼才”黑鬼
书法家黑鬼

    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的专访,您的名字很奇特,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叫黑鬼呢?

    黑鬼: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书法是黑白艺术,只能用墨才能表现其强烈的“黑”“白”对比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用“黑”;“鬼”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是一个变化多端,来无影,去无踪,变化莫测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么,艺术就要强调变化,只有变化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才会有独特的个性,才会有独特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叫“黑鬼”,因为“黑鬼”在传统意义上都是含贬义的,而我却从艺术的角度赋予了新的含义,表达了我的艺术追求,这和许多文人墨客根据自己的艺术追求、秉性、理想、信念、为人、德性给自己起一个雅号是一个道理,一个符号,一个表达艺术追求的符号而已,这个符号已经代替了原名,为朋友、为社会所认可。

    文化中国:您是如何和“书法”结缘的?书法给您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

    黑鬼:记得那时1986年,我在一所中学担任语文、音乐和美术老师,同时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学生的字写得龙飞凤舞,不好辨认。强烈的责任感使我意识到光教单一的文化知识不行,一定要让学生们写好祖国的文字,要让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我自作主张利用自习课让学生练习大楷。我深知“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为了率先垂范,做好楷模,没有什么书法基础的我开始和学生一起提笔练书,我轰轰烈烈的书画生涯由此拉开了序幕。

    我为学生选择了柳公权的《玄秘塔》进行练习,而自己却多管齐下,教学之余,不厌其烦地临写《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爨宝子》、《爨龙颜》,《杨沂孙篆书》、《金农隶书》等十余种楷隶及篆书为主的古代名家书帖。次年,我兴致勃勃的以行书“春透花枝”投稿参加了一个全国性书法大赛。说实在的,在此之前,我觉得练习书法没有老师指点就入不了门,投稿也就是凭着热情“玩一玩”,没想到此稿竟然获了鼓励奖。也就是这个鼓励奖,打破了我固有观念中“无师不出徒”的陈规陋习。我喜出望外,顿感书法并非神秘之物,只要方法得当,用心领会,下功夫苦练,就会收获硕果,不一定非得要拜师学艺。我信心倍增,凭着自己的勤奋和灵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义无反顾地地踏上了探究书法艺术的慢慢征途。书法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书法陶冶了我的秉性,书法让我感觉到了一个奋斗者的不易,书法让我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书法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中国:您在书法很有才气,是否也下一番苦功?也还有些传奇经历吧?

    黑鬼:呵呵,才气谈不上,但是苦功没少下。应了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得来的。至今,我还是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来就开始写字。自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书法并在全国获得鼓励奖后,自己信心倍增,不再为没有书法老师而苦恼,不再为没有名师点化而气馁,一个鼓励奖突破了传统理念中我对学习书法的神秘感,顿悟到只要自己有苦心、有耐心、有毅力,并且不断的悟其道,汗水就不会白流,于是就着了魔似的联系书法。最初经济条件不允许,买不起宣纸,就在学生废弃的作业本、报纸、大白纸上练习,在水泥地上写,在砖块上写,凡是能够写的地方就用水、用墨练习。记得,我当时住在单位的一间水房里,门背后挂了一张大白纸练习,由于写得次数多了黑乎乎的不能写,就翻过来在背面写,正反面写得无法用墨写,就蘸水练习,日复一日,笔耕不辍。说传奇的经历也谈不上,但是我有几件印象颇深的事,那就是曾经有美籍华人赵宙盛先生资助我拟在广州举办黑鬼书法展时,我当时为了提高自己展览的层次,就冒昧给未曾谋面的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朱乃正先生去了一封信,并寄去准备书展的作品照片,请他批评指正,并说明如果作品尚可就屈尊为黑鬼书展题词,如果作品水平平平,就不敢辱没他的名声。结果朱乃正先生不仅为书展题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还写了4页纸的品评我书法和鼓励的话,这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给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书法的信念。

    还有一件印象颇深的事是,一位署名“江涛”的陕西书友,剽窃我的书法作品后又发到青海卫生厅主办的卫生报上,被朋友看到后认为这绝对是“黑鬼风格”的作品,并将报纸拿给我看,我一看,对方把我发表的作品做了技术处理,也就是把我的“白底黑字”改造成了“黑底白字”,当时我从编辑部要了江涛的通讯地址,并去信表示维权。结果斯人回函诉苦,说了许多理由,并将所得稿费寄给我,我心肠软,一看人家有难处,不但没追究责任,还搭了邮寄费把稿费又给退回去了。

    还有一件事是我引以为豪的,那就是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刘正福博士花5000元购买我一幅作品,我当时就毫不犹豫捐给了湟中县李家山中学贫困学生,当时《西海都市报》以“一字值千金,千金献爱心”为题进了报道。

    我的书法走出家门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台湾黄龙实业有限公司的黄嘉新先生,从《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大观》中看到我的作品后颇为欣赏,来函为其编纂的《禅之书法》求字5幅,这对我今后更加努力钻研书法艺术增强了百倍的信息。当然,还有日本、菲律宾等国友好人士的青睐也是我在书艺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动力。
(责任编辑:罗 喻)
文章热词:

上一篇:从行书到行草——张海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