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莹:以艺术的名义创造历史

时间:2013年08月30日信息来源:北京商报 【字体:

    艺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变革历史的艺术担当,是在认识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无法脱离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独自存在。罗莹的作品中创造的“线形象”告诉我们,“认识历史”是一次文化的发现与抉择过程,而“创造历史”则是一次文化的超越与生产过程。换句话说,从认识历史到创造历史的过程,是让自己文化(艺术)生产的结果,既有昨天的历史也有明天的历史。这个“历史”既是过去的你,也是当代的你。罗莹作品中的线形象,是艺术语境中的历史与当代邂逅的一次精彩的文化交锋。因为,在历史与当代的交叉点上,罗莹创造了一个既属于她自己也属于艺术史的新形象——线形象。

    中国文化具有显著的线性思维特点,由这种民族文化心理形成的骨法用笔的强势话语模式,成为了中国绘画历史的文化基因,那么它是否成为复制历史的一个当代的理由?罗莹认为,传统意义的视觉文化中线形象,是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哲学存在,是一种视觉思维的美学发生。从书画同源到骨法用笔,传统线形象的美学意义是它的“十八描” 线性体系的建立,并具有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审美意识。罗莹在她的艺术创作中,把具有信息工业文明数据特征的“宽线”与农耕文明特征的十八描并置在一个画面上,在创造了个人风格化的线性体系的同时,也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个当代线性思维的方式论。

    传统视觉文化的思维理念如何进入当代的艺术语境,创造具有当代文化价值观的线形象,是罗莹艺术探讨的主题。如果说中国传统绘画通过骨法用笔完成一个关于线的审美意识的文化定位,那么在罗莹的作品元素中,传统画论的支离破碎、经典名画线条的改写、画面焦糊空洞的出现,在解构了传统艺术观念强权话语的同时,完成了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图像文本的精神定位:即文化的质疑性与批判性是艺术家具有个人观念特征的艺术体系建立的前提。罗莹已超越了是技术的传统还是观念的传统的文化纠结,其作品的“线形象”创造的“宽线”条,具有信息工业文明的数据符号特征,我们不妨将这种“宽线”称为代表着信息工业文明的视觉思维的第“十九描”。

    罗莹作品中第“十九描”的宽线,内敛而圆润、凝重而平和,颇有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体现出的东方精神气质,同时也因具有工业文明数据特征的信息符号成为当代艺术语境中独特的文化气质。罗莹认为,传统的线性思维生产出了具有强烈文化底蕴与独立审美意识的线形象。如何把传统的线性思维纳入当代语境,制造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线形象,这是罗莹能够从认识历史到创造历史的秘籍。罗莹作品中线形象的话语体系建立的当代意义表明,传统的艺术经验向当代的一次转身需要具有先锋意义的视觉思维的智慧与勇气,把创造历史的艺术担当视为在延续传统线性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当代线性思维的中国文化身份。(作者/佟玉洁)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