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还是浮世乱象?--全民收藏热背后的冷思考
“盛世兴收藏”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笃信的理财之道。然而,当收藏演变成大众投资,一时兴起全民收藏热,不少人“一夜暴富”的心态更加强烈,民间收藏市场乱象纷纭。这一轮敛古博富的全民收藏热,究竟是“盛世收藏”还是“浮世乱象”?
一夜暴富梦搅动收藏热
9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展会首日就吸引8.9万人次参观,成交额达97.6万元。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队伍超亿人。
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788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563915件(套)拍品,成交额高达288.52亿元。
富人争相购买拍卖行的高价艺术品,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以“鉴宝”、“寻宝”为主要内容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且收视率不断攀升,各类艺术品收藏广告频繁见诸报端,街头古玩店也异常火爆。
“现在北京的古玩市场比菜市场还多”,瓷片卖家赵明亮常年在北京报国寺、潘家园摆摊,“从天不亮开始就有人打着手电筒在摊上淘宝捡漏,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交易市场永远都是人山人海的,赶上周末人多到迈不开步。”
记者了解到,收藏也是目前很好的投资手段,可以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还能实现一定的收益。收藏现已成为中国人继储蓄、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四大投资方式。十几年前几千块买的收藏品,如今却能翻涨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古玩市场成赝品江湖
民窑充官窑,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现代仿品充明清古物……记者在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走了一圈,发现“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东西都不好淘了,几乎都是赝品,人人都当真东西卖,你可千万别当真东西买。”市场上一位卖家对记者道出了实话。
古玩市场充斥着赝品,收藏者难免“打了眼”。面对高价买到的赝品,一些收藏者挽回损失的办法只能是伺机再转手,这导致了赝品在收藏市场的恶性循环。
长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高立鑫是国内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他对记者坦言,高端拍卖行中也不乏赝品,“拍卖前往往都会先展出几天让人们看样,看完样进行拍卖,即使拍到了赝品,买家也没地方讨说法。”高立鑫介绍,近年来,因为拍卖行拍出赝品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
高立鑫表示,各种民间文物鉴定机构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层出不穷。只要肯出钱,就可以获得一张艺术品鉴定证书,不但可以立刻包装成宝,身价倍涨,甚至还可以“指鹿为马”。类似“汉代玉凳”的荒唐例子举不胜举。“没有鉴定标准,没有鉴定专家,老百姓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伪专家’忽悠,市场怎么能健康发展?”
“证出一门”规范鉴定机构
据收藏界专家表示,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投资者比例大约是20%,80%是真正的收藏者,一旦过度偏离这“二八”比例,就可能导致市场过热或者泡沫的出现。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真正的收藏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抱着投机的心态,从中捡漏,跟风盲从、求富心理现象严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买家卖家还是炒家,心态都显得十分浮躁。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施立学认为,政府应牵头建立专业的民间收藏评定委员会。施立学说:“目前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发出权威的声音,政府应该组织成立权威的评定委员会,由正规专家组成,提高市场上收藏品品质,让‘证出一门’,取缔‘证出多门’现象,促进收藏品市场繁荣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应建立鉴定机构准入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鉴定证书必须由专业机构签证,一旦存在虚假签证,可追究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和信用机制对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为进行制约。同时,很多所谓的鉴定专家自身缺少文化修养和专业教育,社会亟待权威的评定委员会还真正的艺术品“清白”。
“收藏者的快乐就是出自喜欢和热爱,并为藏品尝尽甜酸苦辣而无怨无悔。”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的江苏人刘坤说,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容,收藏历史,保留文化,并且传承文化,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作者:何悦 孟含琪)
一夜暴富梦搅动收藏热
9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展会首日就吸引8.9万人次参观,成交额达97.6万元。
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收藏爱好者队伍超亿人。
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788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拍563915件(套)拍品,成交额高达288.52亿元。
富人争相购买拍卖行的高价艺术品,普通老百姓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也空前高涨。以“鉴宝”、“寻宝”为主要内容的收藏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且收视率不断攀升,各类艺术品收藏广告频繁见诸报端,街头古玩店也异常火爆。
“现在北京的古玩市场比菜市场还多”,瓷片卖家赵明亮常年在北京报国寺、潘家园摆摊,“从天不亮开始就有人打着手电筒在摊上淘宝捡漏,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交易市场永远都是人山人海的,赶上周末人多到迈不开步。”
记者了解到,收藏也是目前很好的投资手段,可以规避通货膨胀风险,还能实现一定的收益。收藏现已成为中国人继储蓄、股市、房地产之后的第四大投资方式。十几年前几千块买的收藏品,如今却能翻涨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古玩市场成赝品江湖
民窑充官窑,越南黄花梨充海南黄花梨,现代仿品充明清古物……记者在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走了一圈,发现“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东西都不好淘了,几乎都是赝品,人人都当真东西卖,你可千万别当真东西买。”市场上一位卖家对记者道出了实话。
古玩市场充斥着赝品,收藏者难免“打了眼”。面对高价买到的赝品,一些收藏者挽回损失的办法只能是伺机再转手,这导致了赝品在收藏市场的恶性循环。
长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高立鑫是国内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他对记者坦言,高端拍卖行中也不乏赝品,“拍卖前往往都会先展出几天让人们看样,看完样进行拍卖,即使拍到了赝品,买家也没地方讨说法。”高立鑫介绍,近年来,因为拍卖行拍出赝品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
高立鑫表示,各种民间文物鉴定机构遍地开花,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层出不穷。只要肯出钱,就可以获得一张艺术品鉴定证书,不但可以立刻包装成宝,身价倍涨,甚至还可以“指鹿为马”。类似“汉代玉凳”的荒唐例子举不胜举。“没有鉴定标准,没有鉴定专家,老百姓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伪专家’忽悠,市场怎么能健康发展?”
“证出一门”规范鉴定机构
据收藏界专家表示,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投资者比例大约是20%,80%是真正的收藏者,一旦过度偏离这“二八”比例,就可能导致市场过热或者泡沫的出现。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真正的收藏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收藏爱好者抱着投机的心态,从中捡漏,跟风盲从、求富心理现象严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买家卖家还是炒家,心态都显得十分浮躁。
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施立学认为,政府应牵头建立专业的民间收藏评定委员会。施立学说:“目前还没有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发出权威的声音,政府应该组织成立权威的评定委员会,由正规专家组成,提高市场上收藏品品质,让‘证出一门’,取缔‘证出多门’现象,促进收藏品市场繁荣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应建立鉴定机构准入机制。建立相关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鉴定证书必须由专业机构签证,一旦存在虚假签证,可追究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通过法律和信用机制对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为进行制约。同时,很多所谓的鉴定专家自身缺少文化修养和专业教育,社会亟待权威的评定委员会还真正的艺术品“清白”。
“收藏者的快乐就是出自喜欢和热爱,并为藏品尝尽甜酸苦辣而无怨无悔。”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收藏的江苏人刘坤说,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容,收藏历史,保留文化,并且传承文化,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作者:何悦 孟含琪)
(责任编辑:王 理)
文章热词:
上一篇:29岁小伙收集上千枚见证历史邮票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