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宏大作品艺术形式之美

时间:2013年07月29日信息来源:文汇报 作者:范昕 【字体:

    画家陈逸飞的“水乡”系列、“西藏”系列等作品早已为人熟知,在艺术品拍卖场上不断刷新“天价”纪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缔造出商业传奇的陈逸飞曾走过很长一段学术路,刻画宏大的历史题材,留下一系列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经典。正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的“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向人们揭开这段尘封的往事,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陈逸飞。

    1960年至1980年,可谓陈逸飞创作激情最为丰沛的一段时间。1960年,14岁的他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正式与艺术结缘。1965年起,他则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从事专职艺术创作,曾任油画组负责人,直至1980年选择赴美留学。

    那段时日,陈逸飞顺应时代创作了不少重大现实主义历史题材的作品,他没有像摄影般如实还原历史照片,而是不忘执着探寻艺术形式之美。比如1976年与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整幅画采取俯视的视角,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这样的处理方式恰让观众感受到一股向上喷涌着的力量。

    而在那幅创作于1979年的《踱步》中,画家自己面对画面,身外,仿佛一卷卷胶片组成的真实形象延伸开来。美国《艺术新闻》杂志给予这幅作品的评价“焦黑尖锐,写实而意境深远,有气势而专业”,显露出陈逸飞日后为西方所接纳的端倪。

    在展览中,与原作相佐的是大量文献、实物、影像,其中不少是首次对外公开展出。比如陈逸飞1963年写“有困难不怕,遇风浪不摇,受批评不跳,见表扬不骄”的自勉小纸条成为他早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印证;一幅陈逸飞早年“落选”美展作品的剪报,带有些许感伤色彩;《踱步》中所绘的那把颇具历史感的老旧靠背木椅,背后写有“油雕7”字样,记录了陈逸飞在油雕院的创作时光。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